成人午夜激情影院,小视频免费在线观看,国产精品夜夜嗨,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當前位置:首頁>>資訊>>數字人生>>新聞內容  
張朝陽和他的同學們
作者:時代人物周刊 發布時間:2004-9-29 11:18:33 | 【字體:

  不只是張朝陽,在張朝陽美國的同學中,稍做篩選,就出現了一堆成功人士;一個同學會,書寫了中國年輕人創業的當代史

  爹娘生的孩子有男有女,有高有矮,有胖有瘦。

  十個指頭有長有短, 有粗有細。

  這些都是改變不了的現實。

  同樣的道理,一起同過學,一起扛過槍,一起下過鄉,一起共過事的人,今后各自發展的命運軌道都是不同的,從來沒有兩個人會絲毫不差地一塊發展。

  搜狐總裁張朝陽在他的同學和同事堆里,是出落得最好的最成功的一個男人,盡管他不是最帥的一個男人。

  不能否認的是,稍做篩選,就能從張朝陽的同學中找出一堆成功人士;分析一下他們成長的時代,不難得出他們的共性:改革開放前階段的留學生,在國外學習過程中正好趕上了網絡時代。

  從我們尋訪到的張的同學中,幾乎全與網絡有關系,比如我們采訪的除張朝陽外的另外"兩張"。

  跟他的同事和同學比起來,張朝陽好比是一個苗圃里長得最茁壯的那棵白楊樹,噌噌地長得最高,搶了先機,多爭得了陽光,而當初園丁卻是從一個罐子里抓的種籽,撒在同一塊土地上。

  張朝陽和他的同事同學們,就是這樣的一把種籽,雖然發芽后長出的東西不一樣,但是比較一下他們的不同,可能會對后來的種籽有一定的啟示作用。

  《時代人物周報》把張朝陽跟他的同事同學們放在一個平臺上去研究和考察,似乎有些牽強,但是很多人,也許還包括張朝陽的同事同學們都可能會不由自主地去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是張朝陽那小子成功呢?而不是我呢?

  其實,張朝陽的很多同事和同學都做得很好,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最出風頭的還是張朝陽,至少在目前看來是這樣的。隨后的發展,只能留給時間來驗證了。

  《時代人物周報》訪問了張朝陽的同事和同學中兩個很有代表性的人物,他們是愛康網的總裁張黎剛,e國網的總裁張永青

  張黎剛曾是張朝陽的搜狐同事,是一個為了自己的夢想,每次在接近人生高潮的時侯,都喜歡搞來搞去的年青男人。

  張永青跟張朝陽同學11年,是一個數年來一直耕耘電子商務的"偏執狂"。

  這"三張"性格上各有自己可愛的地方,張朝陽敢想敢干,張黎剛不斷求新,張永青專注執著。可能正是因為這一點,決定了"三張"在今天不同的命運。

  同學今何在(配文)

  黃沁 1991年畢業于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系,獲電子工程和計算機科學碩士。

  14歲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中科大第一屆軟件班學生。提前1年從中科大畢業,以全額獎學金考入美國著名學府麻省理工學院。

  畢業后進入紐約華爾街Prudential證券公司工作,24歲時成為該公司最年輕的高級副總裁。

  1996年任德意志銀行亞洲分行董事,主管亞洲地區金融證券投資業務。

  1999年5月回國與其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同學劉民、蔣繼寧合作創辦網大公司。

  陳一舟 1993年進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學習獲碩士學位。

  1995年后,進入美國阿爾泰克公司工作,主管北亞地區事務。

  1997年進入斯坦福大學攻讀MBA及電機工程雙碩士學位。

  1999年與斯坦福大學校友周云帆、楊寧共同創辦ChinaRen.com公司,陳任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2000年9月,ChinaRen資金耗盡,三人不得不把把基礎不錯的ChinaRen賣給張朝陽,各自換得440萬搜狐股票并加入搜狐管理團隊。半年后,陳一舟神秘離職去了美國。

  2003年3月,淡出兩年的陳一舟,找來些ChinaRen舊部,開通"邀發短信"網站,在國內開始第二次創業。

  張益肇 1990年畢業于麻省理工學院,獲電氣工程和計算機科學學士及碩士學位,1995年獲博士學位。

  張益肇是用于電信系統的自然語言界面研究領域的先驅,同時還主持開發了世界上第一個開放式日語語音識別系統,是多項專利的擁有者。

  現為微軟亞洲工程院副院長。

  陳永川 1991年畢業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獲應用數學博士學位。

  1994年回國,任南開數學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

  東搞搞西搞搞的張黎剛

  張黎剛的33年里,每次臨近人生的高潮時他都匆匆謝幕而去。其實是一種自信的體現,認為自己在每個時刻都會做得很好

  ■本報記者 孫毅

  13年前,當即將得到復旦大學生物系學位時,張黎剛退學了。

  6年前,當即將獲得哈佛大學遺傳學博士學位時,張黎剛回國了。

  5年前,當即將升任搜狐第一個副總裁時,張黎剛離職了

  1年前,當6000萬資金即將注入e龍時,張黎剛不干了。

  33歲的張黎剛,幾乎一帆風順,良機無數,如果他選擇了其中任何一條路走下去,今天都可能是叱咤風云的商業巨子。但是張黎剛說,這個世界上沒有"如果"。

  "如果我按照那些路線走下去,現在可能已經是很強的人,但是每件事情的發生都有它的道理,現在的我只能是現在這樣,我只是追逐自己的夢想,沒有遺憾。"

  舍得之美

  10年前,在美國明尼蘇達一所不入流大學的食堂里有兩個跟盤子打交道的中國男生,一個洗碗,一個收碗,收碗的那個人叫唐越,現任e龍董事長,洗碗的那個人就是張黎剛。

  這個年輕人執拗地窩在一個不知名的大學里瘋狂地做著哈佛夢,但是幾年后,在就要拿到那張夢寐以求的哈佛文憑時,他像一個瘋子一樣退學跟著張朝陽回國了。

  張黎剛的33年里,每次臨近人生的高潮時他都匆匆謝幕而去。

  他說:"機會與風險永遠是成正比的,放棄是一個男人的勇氣,但這不是匹夫之勇。冒險,而不是莽撞。直覺是一種藝術。"

  張黎剛的嘴邊總帶著幾個詞:夢想,黃飛燕,搜狐,英雄。

  追逐夢想

  "即使放棄一切,我也要追求夢想,我認定要做的事,就一定要做成。"張黎剛一字一頓地說。

  "夢想",是張黎剛的驅動力。

  1991年,年僅20歲的張黎剛從復旦退學了,他放棄的是令人艷羨不已的生物系學士學位。因為從1988年踏入校門的那一天起,他對哈佛就抱有一種執念。他是全班退學申請出國的同學里第一個簽證成功的人,但好的開始并不意味著一個順利的過程,張黎剛沒想到,直到4年之后,才踏入了夢寐以求的哈佛校門。

  初到美國,張黎剛呆在明尼蘇達一間大學里,每周末從早上8點到晚上10點刷盤子打工。放棄了復旦文憑,只身跑到美國尋夢,卻在一所不入流的大學當了兩年廚師。張黎剛的哈佛之路也算得一個傳奇。之后他到洛克菲勒中心研究醫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當技術員,美國大學中沒有比這個職位再低的了,三年三次申請哈佛之后,奇跡般地,張黎剛被哈佛錄取了。

  "那時我因為沒有合法工作身份被迫離開洛克菲勒,我拒絕了南加州大學的全獎,我全心全意只有一個念頭:我一定要上哈佛,我只上哈佛。"

  就是這么一個為之執著7年的夢想,張黎剛卻在三年之后又掉頭離它而去。這一次不是命運的捉弄,而是他自己的選擇。他沒想到的是,從此他就踏上了一條顛沛流離的放棄、尋找、再放棄、再尋找之路。

  什么才是他苦苦追尋的夢想?

  "我要成為一個對社會有影響力的人,能夠彰現自我的人,由于我的存在,能夠影響人們的思考和行事方法,能夠帶給這個社會更多的價值,對于一個男人來說,這是最大的夢想。"33歲的張黎剛還像一個慘綠文藝少年一樣,堅持著自己一個長久以來的夢,而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那個當年的夢想,已經飛走,太遠太遠,遙不可及。這樣看來,張黎剛是幸運的,而幸運,是執著的副產品。

  遇到一個了不起的女人

  黃飛燕,從某個角度上說,她的出現改變了張黎剛的人生軌跡。

  他的三次創業都和這個名字有關。

  1997年,落選哈佛中國學生會主席的張黎剛開始和幾個朋友一起籌辦《哈佛中國評論》,想通過一場波士頓各大學亞洲美女時裝秀籌錢,全波士頓名牌大學的亞洲美女都來了,表演很成功,但張黎剛賠進去2000美元,因為被寄予贏利希望的酒會因為一場大雪而泡湯。

  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黃飛燕的能量開始顯露,她寫了一封信給當時的微軟高層,說服微軟給了《哈佛中國評論》一筆贊助。今天,這本雜志已經從當初舉辦亞洲美女時裝秀發展到舉辦中美高層官員參加的高峰論壇。1999年,朱 基訪問波士頓,《哈佛中國評論》是午宴的三個東道主之一。

  這只是張黎剛和黃飛燕的開始。

  1999年,張黎剛、黃飛燕和另外幾個朋友創立e龍。張黎剛說當時他和黃飛燕是男女朋友,他并沒想讓她也攪進來,因為覺得關系特殊,不方便,但是投資人考察了一大圈之后,卻堅持黃飛燕才是最合適的人選。

  "不夸張地說,e龍輝煌的銷售業績幾乎都是她一手做起來的。"張黎剛毫不吝嗇地夸獎著自己的夫人。

  今年5月,黃飛燕離開e龍,加入愛康。他說這完全是她自己的選擇。"這一年中e龍發生了一些不該發生的事情。"張黎剛含糊其詞。

  "我們是有共同夢想的人,但她最大的夢想其實是帶著自己女兒,生活在一個無憂無慮的環境下。"他說。

  而在外人看來,黃飛燕對于張黎剛人生路線最大的改變,不是嫁給他,而是介紹他認識了張朝陽。

  源自搜狐

  搜狐是張黎剛起步的地方,它給了他的創業生涯深遠的影響。

  "張朝陽是一個歷史性人物。"他說。

  雖然在后來離開搜狐時,有關張朝陽不愿分權而導致高層離散的傳聞甚多。張黎剛對于張朝陽還是贊不絕口:"他是一個時代的開創者,代表著那一代海歸的精神。"

  而放棄哈佛和張朝陽回國創業的張黎剛,也被染上了重重的"歷史感"。

  "那種感覺跟上山下鄉很像,那時候我覺得自己身上背負著很多東西。"90年代,美國對中國的言論很偏激,"他們仍然在用冷戰的心態看待中國。"張黎剛說,"那時候我已經在哈佛念了3年書,我覺得我的哈佛使命已經完成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從未有過的民族自尊感。"張黎剛說得特真誠,"真的,你沒有在那種環境下呆過,不會覺得。"而恰好,他遇到了張朝陽。

  與張朝陽的相遇是在黃飛燕的撮合下完成的。黃飛燕和張朝陽同天生日,兩個人很熟,自然地,作為黃飛燕男友的張黎剛也和他熟絡起來。

  張朝陽離開波士頓回國創業是在張黎剛他剛剛進入哈佛時。1995年,張朝陽放棄美國光明的職業生涯,回國。據說當時給他送行的儀式氣氛相當悲壯,波士頓的中國學生們用一種看待出征烈士的目光仰望著同樣對未來茫然無措的張朝陽。

  而1998年的張黎剛,同樣對未來充滿迷茫。"搜狐恰巧給了我一個平臺,我不是為了回國而回國,我不想做奠基石,做犧牲品,我和張朝陽的很多理念恰巧吻合,而我又認為只有商業是最有可能和國際接軌的部分。"張黎剛說,搜狐是他當時最好的也是惟一的選擇,因為他是一個"追求價值最大化"的人。

  于是放棄了夢寐七年的哈佛,從收拾行裝到上飛機不過3個小時。張黎剛義無反顧,回國接手搜狐產品部總監。

  未幾,當已確知自己將成為搜狐第一個副總裁時,張黎剛遞交了辭呈。

  因為"我不是給人打工的人"。他說,幫人家當"英雄"不是他的夢想。

  搜狐,終究是"人家"的東西。

  何為英雄

  張黎剛要自己當英雄。

  所以有了e龍。

  "e龍是我第一個嘗試把夢想實現的商業行為。"他不愿意多談e龍,似乎e龍,這個帶給他目前職業生涯最輝煌成績的地方,也是他的一個夢魘。

  "最初辦e龍,是一批年輕人走到一起來為了同一個目標而打拼,但是后來,我們碰到很多現實問題,而人最丑惡的一面也在那個時候暴露了出來,離開e龍,我沒有什么遺憾。它讓每個人都更加成熟了。"

  張黎剛似乎是一個永遠不甘心做第二把交椅的人,即使在互聯網最輝煌的時代,e龍仍然只是個耀眼的配角,因為風險投資的介入,e雖然被挽救了,但卻把所有創始人變成了"股份低于10%的打工仔"。

  張黎剛說,過去的五年中,讓他真正了解了理想和現實之間差距的就是e龍,雖然臨走時正趕上有一筆風險資金要注入,但他還是義無反顧,沒有回頭。

  "我希望有那么一個環境,能夠成就每個人的夢想,會讓最正義的東西成為主導。不要為了人與人之間的那些東西來浪費自己的青春。"他意味深長地說。

  "能夠凌駕于命運之上,去控制自己的方向,才是男人。"張黎剛如是說。

  人性的英雄

  這樣一個執拗而野心勃勃的張黎剛,在鏡頭前卻無比靦腆,拍照的同事帶著他在樓下折騰了一個多小時,兩個人都弄得滿頭大汗。

  他說:"我是典型的中國教育制度的犧牲品。"去美國之前,張黎剛是最典型的中國好學生,戴著一副大眼鏡,每天吃完飯后不休息,趴在寫字臺前讀書,高中同年級三百多個學生,張黎剛沒跌出過前六名。不過因為沒拿過奧林匹克金獎銀獎,他說自己一直"不被重視"。

  "英雄是什么?"他笑了,"那時候我們都覺得英雄就是科學家呀!"

  "我就是典型的中國教育制度犧牲品。"張黎剛又重復了一遍,"數理化特別好,可到現在也沒任何興趣愛好,真的,除了愛開開快車。"

  他說他不會講成語,文法一塌糊涂,幾次想開口"拽"一下,卻支支吾吾地問:"那個詞兒怎么說來著?"

  張黎剛說,7年美國生涯,他收獲最大的是人性的充分解放。"哈佛讓我從一個追求科學家夢想的人變成一個做實業的人。"他說,"中國教育束縛了人的能量。去美國之前,我是個標準的中國好學生,為別人的想法活著,那時候學校最崇尚拿奧林匹克獎,現在居然還是這樣,我覺得這真是中國教育的悲哀。首先你要學會做人,然后才是做事情,但我們學校教給人的卻恰恰相反。最可怕的是,我們的老師還在不停地給學生灌輸一種'中國人最聰明'的念頭,為什么?就因為小學數學學得多一點兒么?但是我在美國,沒有覺得任何一個外國學生比我們差。"

  他說他明年要出一本書,要批評中國教育制度。他還說對自己影響最深的兩部影視作品是《河殤》和《汪洋中的一條船》。

  他在努力做著能影響這個社會的事情。

  張黎剛現在是一個20個月大女孩的父親。他的女兒叫張芊里。

  電腦里滿是小姑娘傻乎乎的笑容,他說對女兒,只有三個期望。

  第一是成為一個有獨立思想的人。

  第二是成為一個有責任感的人。

  第三是成為一個卓越的人。

  "另外,英雄只有一種,那就是人性的英雄。"他忽然很嚴肅地說。

  張永青的e國與搜狐是兩種生意

  ■本報記者 張春霞

  e國與搜狐是兩種不同的商業模式,搜狐是"眼球經濟",而我們是"通過網站賣東西",策略是完全不一樣的,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生意。

  --與張朝陽從清華大學一直到麻省理工學院同學并成為好朋友的e國網站總裁張永青,坐在位于北京知春路的希格瑪大廈19層一間不太大的會議室里,談起了他的"e國演義"。

  這是個連握手都很專心,但從臉上看不出喜怒哀樂的人。

  一個小時的承諾

  如果你此刻在北京四環內的某個地方,口渴了,想喝一杯豆漿或者一瓶可樂,還想吃一根油條,沒有關系,只要你輕點鼠標,一個小時內,保證能送貨上門。而且說不定,按響你門鈴的那個人,還是e國網站總裁張永青呢。

  2000年3月,正是電子商務網站興起之時。當e國網承諾以電子商務為手段,1小時免費送貨上門服務的消息傳出后,不少人在網上發出帖子,譏笑這種商業模式:讓e國倒閉最好的辦法就是大家上網只買一聽可樂,看他們吃力還賺不到錢的樣子,"可樂"!哈哈哈!

  不過,時過4年多,e國并沒有被在網上只買一聽可樂的人累倒,相反,正是因為買一聽可樂的人多了,e國的實力也漸漸壯大了起來。

  "e國一年前開始盈利,但盈利的規模較小。當前e國的員工有200多人,一年的銷售額大概在二千萬到三千萬元之間,凈利潤大概是銷售額的1-2%,毛利率、凈利率和整個銷售額等商業指標只能說屬于正常。大型超市家樂福的這項指標也大概是1%,不過它的銷售額可能是幾十億元。"說起經營狀況,張永青的態度顯得很謙遜。

  對于盈利前的3年內至少每年投入了1個億來實施的這項e國1小時承諾,張永青的理解是,要用網絡科技服務百姓,讓網絡真正給百姓帶來更多的實惠。

  一開始,e國承諾只要是四環內,所有的地方都一小時內送貨,但經營一段時間后發現,北京如此之大,交通如此之擁堵,只有一個庫房顯然是不現實的。因此,必須把同樣的庫存在很多地方復制,而這樣一來,經營成本太高。

  "雖然這是一項好的服務,但卻不是好的生意。就我們目前的實力來說,短期內還做不到,而且我們畢竟是生意人,講究投入和回報。所以現在的1小時服務是指我們在北京已有的十幾店的周圍地區,但有些地區還沒有覆蓋到,比如南城的很多地方。如果是我們總部希格瑪周圍兩公里內的地區,可能只要十到二十分鐘就可以送到。"說到1小時服務,張永清并不回避困難。

  不過,即便如此,在e國,為了實現這些地區1小時內送貨的承諾,所有員工每周都要抽出1小時送貨,作為總裁張永青也不例外。

  一條路的執著

  盡管張永青一直強調自己能出國是機遇好,考上清華大學是因北京籍貫有優勢,但無論如何還是與他個人努力分不開的。1963年,他生于北京中關村,1981年考入清華大學,畢業后赴美留學。在1989、1992年,先后分別獲美國尤他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碩士、博士學位。博士畢業后,在美國華爾街所羅門兄弟公司做交易人。1999年10月,從美國拿到風險投資而回國創辦e國百姓生活網。

  在e國1時送貨上門的承諾付出之初,曾經有人向張永青提出質疑,問1小時是不是商業炒作或者是短期市場行為。張永青很肯定地回答:"不是。"

  事實證明,張永青沒有說謊,將近5年,他一直在做。他說,他會一直在這條既定的路上走下去。"這條路是走得通的,而且有值得去做的東西"。張永青這樣解釋自己的選擇。目前流行的網絡游戲,他會關注,但自己不會去做,人做事要專心。"網絡游戲業再大,大不過零售業。"

  對于自己在美國所羅門公司的工作和如今的工作,張永青用自己的愛好打了一個的比方:做不同的工作好比是爬不同的山,無非是在這個山上爬還是那個山上爬,是兩種不同的道路而已,應該說各有各的樂趣。

  "美國所羅門公司現在被花旗銀行收購,應該說發展更加好了,如果現在自己還在那里做的話,可能也做到職業經理人之類的位子了"。說這話時張永青很冷靜,從他臉上完全看不出喜怒哀樂。

  一位網友在網上留言說,張永青選擇了一條充滿挑戰的路。不管張永青承不承認,在所羅門公司工作不論是環境還是待遇肯定比他現在要強,且不說是在美國那樣高度發達的社會,就是花旗銀行旗下的公司職員,特別是職業經理人,年薪最少也能達到500萬人民幣。

  "張永青是一個做任何事都很專心的人。"一位曾經與張永青有過業務往來的劉小姐說:"張永青不管做什么,都很用心,就算是握手也是。那次,我們第一次見面,他把我的手握得疼了足足1個小時,我以為他只對女孩子這樣,沒想到,與我一塊的男同伴也有手疼的感覺。""這個世界,只要你肯付出,最后總有回報,張永青最后也將實現他想達到的目標。"劉小姐的話充滿了無限信任的語氣。

  一份十年的期待

  張永青一直認為,e國雖然做了四五年,但現在還屬于摸索階段,最主要的挑戰是要做電子商務賣東西,而且賣東西還要盈利。

  "目前,e國賣的商品大概有1萬種,而家樂福超市賣的商品有5萬種,e國與之還有一定的距離,但e國計劃在三年內賣到100萬種商品。到那時,就比現在最大的零售商沃爾瑪、家樂福還要大幾十倍。""我們最終要做到家樂福做不到的東西。"張永青的目標很明確。

  隨著人們消費習慣的改變,年輕人沒有不上網的。現在,他們沒有錢,可能只是在網上聊天,交朋友,但當他們有了錢,肯定會在網上購物。在美國,在網上購物的人達到40-50%,網上銷售額占整個零售額的2%,而在中國,這兩項指標均不到1‰,發展的空間非常大。這是張永青堅持下去的一個理由。

  張永青對e國的未來充滿信心還有一個理由:"現在,去一趟超市,一般需要2小時,這比在網上購物可能省5塊錢,但當你的2個小時的價值超過5塊錢時,你自然不再愿意去超市購物了。隨著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從10年以后來看,網上消費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方式,所以我們今天所做的事情是在為10年后打基礎,今天在網上購物的只有1‰,但是10年后,我相信這個數絕對會到10%。到那時,如今普遍經營不太好的電子商務網站可能就會與現在的門戶網站一樣賺錢。"

  提起門戶網站,自然就不能不說到搜狐總裁張朝陽。對于與自己同窗11年的張朝陽,張永青給予了很高評價。他說,張朝陽非常聰明,非常喜歡嘗試新鮮事物,在不斷探索創新方面非常突出。他天才的地方在于:以前一個不存在的市場他能發掘出來。包括畢業后他說服麻省理工學院的院長,給自己創立了麻省理工學院在中國首席聯絡官的職位,這在以前是不存在的概念。而他在20世紀90年代初就能準確地把握這種方向,不是一般人能做到和想到的,是很大膽而且是很有遠見的創新。

  張黎剛追逐"第五波財富"

  ■本報記者 孫毅

  張黎剛現在的辦公室很小,他說,當年搜狐剛剛創立時也只有一個小辦公室,張朝陽還搭了張床,就睡在辦公室里,這么比起來,剛剛起步不久的愛康已經可以算"小康"了。

  這個做過搜狐產品部總監,做過e龍網CEO的"IT精英",如今回到他的老本行上,開始販賣"健康",他現在的職務是愛康網健康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這里是張黎剛下一個夢想的起飛之處。他指著桌上那本研究健康服務業的《財富第五波》說,五到十年之內,健康服務業一定會成為像當年網絡經濟一樣的大產業,而愛康,就如同當年的搜狐,在別人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搶占到這個大市場的先機。

  機會是一種直覺

  潘石屹當初跟人這樣解釋他為什么會選擇北京大望路這么一個鳥不拉屎的鬼方構筑他的現代城,他說:"我開車從東長安街走到西長安街,我覺得這里的燈光最亮。"

  張黎剛對老潘的這句話記憶猶新。他說,機會是一種直覺。

  愛康的構思始于一年之前。離開e龍之后,張黎剛以個人名義募集到1000萬資金收購了上海醫藥生命科學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他最初的想法是投入藥業,信誓旦旦地講下大話:"預計一年內達到1000萬到2000萬的銷售額",但僅僅三個月之后,張黎剛就意識到這個行業收益的實現過于漫長。

  "我希望有一個能夠完全被我掌控的事業,但是上海醫藥是國有企業,我覺得它會對今后公司的上市融資產生很大的影響,而且自我價值在這里沒有得到大的體現,個人會受制于制度。"張黎剛迅速改變了計劃,重新組織公司結構,構筑了愛康,"現在,這個公司的管理理念完全是我自己的。"

  愛康做的是"健康管理"。

  "在接下來的5-10年內,中國醫療業的概念會發生根本變化,從治療向預防過渡,因為從醫學角度講,有70%的疾病是可以避免的。"學醫出身的張黎剛說,"每個人都想選擇更好的資源,隨著醫療概念的改變,人們對醫院的依賴性會減少,而預防將變為醫療服務的主導,愛康這種業態的存在,就是給消費者提供預防、預測和評估的服務,引導人們進行選擇。"

  搜狐e龍下的蛋

  在愛康網身上,流著搜狐和e龍的血。

  張黎剛仍然放不下他的網絡業。他說做事情要從最擅長的地方下手,雖然現在所從事的是健康服務業,但服務平臺和管理方式都是通過網絡平臺來實現的,就如同e龍。e龍雖然作為一個網絡平臺被大眾熟知,但它80%的訂單都來自電話,愛康也如此;e龍相當于一個介于酒店和消費者之間的平臺,而愛康則是一個介于醫療機構和消費者之間的平臺;搜狐是網絡業的先驅,而愛康是醫療服務業的先驅……張黎剛是一個善于學習的人。

  當初的e龍,用了三年時間才勉強盈利,而張黎剛說,他的愛康目前發展已經超過了預期,第一年就有可能打平。

  8月,愛康把未來5年浙江地區的經營權交給了一家當地的醫療器械公司。

  10月,愛康還將與上海一家醫療服務公司合作,開始打華東市場。

  張黎剛的目標很明確,年底將公司做到超過100人的規模,資金超過兩千萬人民幣,明年年中,再投入300萬到500萬美金,而到明年年底,則要在全國十個大城市里擁有服務機構。

  有人說,20世紀,由于汽車的發明、航空業的發達、個人計算機的普及和家庭計劃的推廣,顛覆了整個人類的生活型態。這些發明不但打造了許多企業王國,搶占先機的企業家和投資人更累積了富可敵國的財富。21世紀的重大事件正在醞釀發酵,同樣會顛覆我們的生活,并在往后十年創造龐大的商機,那就是保健革命。

  張黎剛則正在扮演這樣一個革命者。

  病人就是"客戶"

  對于"健康管理"這樣一個新概念,大部分人還很陌生。

  其實愛康賺的,就是被醫療機構忽視的"服務"錢。

  張黎剛說:"我覺得哪個行業現在最爛哪個行業就是未來最有希望的。"

  他算了一筆帳:如果一家醫院50%以上的錢是靠"賣藥"賺到的,那么這家醫院就會不在乎客戶的感受,而只是一味推銷昂貴的藥物。所以他選擇了服務性最強的口腔、婦產等醫院作為入手點。

  學醫出身的張黎剛提起中國的醫療服務氣就不打一處來,"中國的大部分醫院都是國有,服務環境相當差,有些醫院根本就不把病人當人看。"而愛康的第一步就是去幫助醫院建立客戶服務管理體系。

  "我們的理念是,把病人當成'客戶',只有這樣,醫院才會在意利益,而后才會主動地改善態度。"愛康的第一個試驗品是北京海淀婦產醫院,在10月,張黎剛還將幫全球500強內的一家母嬰服務公司建立中國區的會員服務平臺。

  張黎剛特別愛用移動和聯通打比方。

  "為什么聯通的客戶數目老也比不上移動?因為移動的增值服務更多。人們總是認為醫院是非盈利的機構,這其實束縛了醫院的服務改革。五年前的電信業也是這種狀況,但市場化以后,大家都得利了,醫療業也應該向電信業學習。國內很多很牛的醫院覺得自己用不著花錢來改善服務,但其實,花錢是為了賺更多的錢。"這個精明的江浙男人說。"醫院既是我們的客戶,也是合作伙伴,我們和醫院之間的關系就如同增值服務商和中國移動一樣,現在全國有上千個增值服務商幫移動做服務,而醫院的未來也會是如此。"

  而愛康更大的盈利點,在于給大公司提供員工的全套健康服務。目前大部分公司除去一年一次的常規體檢和醫療報銷外,沒有給員工提供任何其他的附加服務,而這個大空子,就擺在那兒等著張黎剛去鉆。

  奧運是愛康的一個機會。目前政府部門正在和國外的醫學院進行合作,但僅靠這個還不能給奧運提供全套的醫療服務,而愛康正計劃趁機和衛生局進行合作,建立北京市的衛生服務體系。

  "美國最大的產業是健康醫療,占到GDP的14%,歐洲的占8%,中國的現在還不到2%,這就是很大的金礦。IT業已經很發達,健康醫療這個產業比IT還要發大。"在張黎剛看來,未來似乎是一條坦途。

  張朝陽為什么能成功

  ■本報記者 張春霞

  "你別給我拍照,如果你們要照片的話,我有專門的攝影師,他會給我拍攝的,你們要的照片他會提供。"張朝陽幾句話就攔住了隨行的已經舉相機的攝影記者。

  今天的張朝陽早已不是那個剛剛回國為風險投資東奔西走,為納斯達克股票面臨摘牌危險而焦頭亂額的張朝陽了。在多種版本的富豪排行榜上,張朝陽總居前列,身家已達22億人民幣。

  任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的他,已經可以有"御用"攝影師了。

  好在與張朝陽談論他自己的成功這個話題并不困難。

  面對提問,張朝陽說:"我成功的原因是我這人比較有說服力,能說服別人。當初說服了風險投資者,才有了搜狐,后來又說服了許多人跟我干,才有了搜狐的今天。"

  他沒有說假話,想當初,若沒有張朝陽在倫敦"先鋒論壇"會議上的慷慨陳詞,就不會有后來尼葛洛龐的慷慨解囊,沒有這位在世界IT界份量最重的人的青睞,可能也就絕對沒有今天的搜狐了。

  張朝陽笑著說,也許因為他是學物理的,所以對任何事情想得都比較多,想來想去,最后都想到是人本身的問題,把握住人的主線后,自己做的事就不會人云亦云,不會隨大流。

  當張朝陽把思路完善并實施的時候,他成功在說服了別人,思路和資金碰撞到了一起;當他說服了別人并把想法做成了實業時,他又把實業和資本結合在了一起,讓虛擬經濟把自己的成功現實到了一個有十位的數字,由此成為富豪。

  這是一個很普通的風險投資的故事,但貴在張朝陽走在了前面。

  "張朝陽順應了知識經濟潮流,特別深得網絡經濟的精髓。對張朝陽為什么能成功的問題,何才慶對《時代人物周報》說。何才慶是中國企業家世紀論壇主席,張朝陽曾在他主持的論壇做過嘉賓,他們由此有了多次接觸。

  "他有執著和不屈不撓的精神。他和搜狐都經歷了幾次大起大落,在搜狐股票一度面臨納斯達克摘牌風險的時候,他和他的公司都處在輿論風暴的中心,甚至遭到強烈的抨擊,但是,他都挺過來了,這不是一般人都做得到的。"何才慶的寥寥數語,已經完整地勾畫了風險投資資本下,一個實業長大可能面臨的所有致命危險。

  個人領導素質強。他能把在西方學到的理念,通過一個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去理解,然后把它轉化為適合中國文化的東西;更重要的是,張朝陽把互聯網技術引進中國,并且以SOHU作為載體,實現網絡世界的商業理念。何才慶對張朝陽的評論滿是溢美之詞,但看看張朝陽的經歷,的確也沒有什么過分之處。

  1964年,張朝陽生于陜西西安。1981年,17歲的他考入清華大學物理系。1986年,22歲的張朝陽考取李政道獎學金,知道自己可以赴美留學,"東游西蕩"地度過清華的最后一年。

  "到美國之后,我變得非常反叛。"在麻省理工大學讀物理學博士時,張朝陽開始恣意地、甚至有些放肆地享受他的青春。

  "我在銀行里從沒有存款。買車,一定是敞篷車,開車路過商店時要來個急停調頭,進去買一副墨鏡戴上……穿衣服一定要穿polo。"他眼光閃動,飽含笑意,"我梳過ponytail(馬尾)。那時我希望過cool的生活"。

  他的前同事張黎剛也曾說,張朝陽是我們留學生中比較有錢的,別人都沒有車,可他有,那時的手機還很少,可他整天都拿著一部手機。

  不過,這些并沒有給張朝陽帶來什么負面影響。1993年,他獲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博士學位,并出任麻省理工學院亞太地區中國聯絡負責人。

  1995年10月,回國任ISI公司中國地區首席代表。

  1996年之前的經歷,屬于標準的中國留美學生的履歷,盡管里面有不少性格化的東西;1996年之后,張朝陽的路已經完全不同了,甚至,還影響了多位他在美國的同學,乃至到現在,影響了中國的每一位網民和相當數量的美國股民。

  1996年,張朝陽在海外風險投資支持下創建了愛特信公司,成為中國第一家以風險投資建立的互聯網公司。1998年2月25日,愛特信正式推出搜狐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那時候的網絡經濟,并不是受到所有人的認可的,每一個在這時候率先進入網絡時代的人,并不是全都成功了,比如,瀛海威的張樹新就倒在了網絡時代大門開啟的一剎那。

  2000年7月12日,搜狐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上市。其間幾經周折,2002年10月,搜狐公司實現全面盈利。

  這個成績說起來波瀾不驚,實際上,是個波瀾壯闊的過程。

  如今在人們心目中,張朝陽與其說是一位網絡英雄,不如說是一顆IT明星,許多年輕人都已把他當作了自己心目中的偶像。他的思維,他的西化氣質,他的時尚,他領導的潮流,他的隨意裝束,甚至他的滑板,都對現代人的生活,對當今的網絡界有著強烈的沖擊。

  北京未名律師事務所楊光琰律師則從另一個角度談了他的理解:拋開互聯網不說,張朝陽給中國帶來了對創業的全新理解。以前都是民營企業,利用滾動發展,利用政策漏洞發展。搜狐一開始就請很好的律師,一開始就風險融資,實行國際管理,是新一代做事的方法。

  更多人的說張朝陽聰明,意思無外乎是張很會借力,他的確深諳注意力經濟的實質。

  在一個論壇上,面對眾人的討論,一位網友很著急地說:你們可不能忘了,張朝陽的成功還與他愛"做秀"有關啊!你們稍微注意一下就會發現,他是過去6年接受采訪最多的企業家,雖然他并不情愿太多人看到自己的精明,但他卻樂于向人們展現自己的各種性格,在成名之后還特意休整了他原本不太整齊的牙齒。這位網友最后用了一個順口溜作為他發言的結束語:"薩達姆說他最民主,克林頓就笑了;克林頓說他最擅長做秀,張朝陽就笑了……"


文章來源:西部E網
 放生
 愚愛
 夠愛
 觸電
 白狐
 葬愛
 光榮
 畫心
 火花
 稻香
 小酒窩
 下雨天
 右手邊
 安靜了
 魔杰座
 你不像她
 邊做邊愛
 擦肩而過
 我的答鈴
 懷念過去
 等一分鐘
 放手去愛
 冰河時代
 你的承諾
 自由飛翔
 原諒我一次
 吻的太逼真
 左眼皮跳跳
 做你的愛人
 一定要愛你
 飛向別人的床
 愛上別人的人
 感動天感動地
 心在跳情在燒
 玫瑰花的葬禮
 有沒有人告訴你
 即使知道要見面
 愛上你是一個錯
 最后一次的溫柔
 愛上你是我的錯
 怎么會狠心傷害我
 不是因為寂寞才想
 親愛的那不是愛情
 難道愛一個人有錯
 寂寞的時候說愛我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沙市| 郁南县| 阳西县| 万源市| 德惠市| 肃北| 巴东县| 麻江县| 澎湖县| 兴山县| 十堰市| 翁源县| 信丰县| 资中县| 梁山县| 高淳县| 星座| 冷水江市| 兴安盟| 大新县| 长子县| 汾阳市| 水城县| 仙游县| 陆丰市| 广西| 瑞金市| 兴和县| 育儿| 习水县| 河曲县| 仙居县| 高尔夫| 株洲市| 永平县| 鄂温| 怀集县| 尼玛县| 延川县| 同仁县| 陈巴尔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