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互聯網的殺手級應用必定是P2P。”中科院聲學所研究員寬帶通信專家侯自強在“下一代互聯網演進與發展戰略研討會”上下的這個結論令很多在場的人都為之興奮,“今天,任何一個運營商流量的50%到60%都是P2P帶來的。盡管P2P造成很多網絡流量的堵塞,但是,一旦運營商要控制用戶用戶就不干了——‘我就是沖P2P來的’。事實上,從目前的狀態來看,未來5年到10年P2P模式必將橫掃互聯網、廣播電視業乃至通訊業。”
盡管這種正風靡于網絡世界的下載模式以其大量一對一的共享文件使無數網民傾倒,監管者和運營商卻痛苦地發現,他們對這個自由世界的勁草根本無法控制——P2P在給所有網民帶來無窮下載樂趣的同時,也給政府和運營商帶來了一系列無法解決的難題。
絕對“個人”世界
對等連接P2P是“peer-to-peer”的縮寫。簡單地說,以前人們下載文件是從服務器上,而P2P則是多個終端用戶各下載一部分,然后互相下載,這樣大量用戶同時下載不但不會造成堵塞,反而速度加快。而這種方法正被認為是最能發揮互聯網的優勢。
P2P的發展可以被劃分為三代:第一代是以Napster為代表的、還用中央服務器管理的P2P,這一代的P2P生命力十分脆弱——只要關閉服務器,網絡就死了;第二代分布式P2P沒有中央服務器,但是速度太慢;而第三代為混合型,采用分布服務器。目前我國流行的BT變態下載和電驢就是屬于這類。
目前P2P應用的領域可分成三類:文件分享、通訊和協同計算。
為了得到某些BT網站給予的特殊待遇,總有好事者將最新的文化作品免費制作成高保真的格式文件放在自己的硬盤上供人們下載。現在,對P2P稍有接觸的網民都可以輕而易舉地在P2P專業網站上找到自己想要的大片、MP3、動漫和網絡游戲,并通過BT下載軟件——BitTorrent、貪婪BT、比特精靈等下載到自己的硬盤上,P2P甚至威脅到了盜版影碟的存在。
一些P2P軟件提供商也迅速把P2P下載軟件的功能發揮到極致,例如PP點點通、百寶、Kuro等為代表的國內P2P企業的產品,當使用者在軟件中按分類搜索一個文件時,搜索的要求會轉到其他個人電腦里,然后走遍整個網絡,當找到想要的文件時,程序就把這兩臺電腦串起來建立聯系,并將使用者需要的文件自動下載到其硬盤指定位置。
在P2P世界特殊的游戲規則——“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前提下,同時下載人數越多速度越快(因為每個人都可以為別的終端提供可供下載的數據)。而這一規則日積月累的結果就是,2004年的6月終于成為互聯網歷史上的一個分水嶺:一份來自國外的互聯網報告中的數據清晰地表明,在互聯網上的視頻流量開始超過音頻流量。
這意味著,巨大的無形的P2P文件共享網絡正在被用來傳播電視節目和電影,它已經開始改變廣電的命運。
橫掃三界
“P2P在未來幾年中一定會改寫互聯網、通訊和廣電領域的歷史!”侯自強十分肯定地說。
他的解釋是,現在的手機都是通過“基站”進行連接,速度慢——通話速度和話音質量好壞取決于基站的多少及其傳輸質量。今后的3G、802.11無線局域網和802.16 2004寬帶無線接入都將提供自組織Ad-hoc工作方式,手機之間可以直接連接而不必通過基站,這特別有利于P2P工作。
也就是說,未來的手機互聯模式為:A通過B與C聯系,如果B不在A與C之間,那么網絡自動搜尋在A與C之間的D進行連接——每個手機都是一個終端,也都是一個中轉站,可以轉發別人的信號,當然,這應該是中轉者不知道且不可拒絕的。
這種典型的P2P連接方式將讓基站“下課”,不再需要“中間人”。當然,這種革命性換代必將給通訊的下游——手機生產企業帶來又一個巨大的市場機會。
同時,P2P正在打壓電信運營企業賴以盈利的語音業務,把它改成端對端的即時通訊和網絡電話。除此之外,P2P帶給廣電的影響更加深刻。
“現在的廣播和電視都是電臺、電視臺放什么人們就聽什么、看什么,將來會是廣播電臺和電視臺把節目制作好了放到網上,人們想下載什么都可以,什么時候欣賞都可以。目前BBC正在進行基于P2P的柔性電視試驗。”侯自強指出,“但有一點,現場直播目前還做不到。”
而在互聯網上,人們則會發現更加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與業界一直存在的一種觀點相似:美國動輒上G的大容量郵箱的背后隱藏了巨大的產業變革趨勢——“現在的一切就為了將計算機的兩大基本功能分開的試驗。”一位業內人士指出,“可惜我國的很多郵箱提供商似乎都還沒看明白為什么國外要推大容量郵箱。”
這位業內人士所指的“美國人的想法”就是將計算機的兩大基本功能——計算和存儲功能分離。
如果能將存儲功能放在網上,那么計算機終端只負責計算,計算機的體積將會大幅度縮小——也許,將來筆記本電腦龐大的身軀將變得十分小巧——甚至手機都可能成為有高速計算能力的“電腦終端”。
當然,這必須有個條件:帶寬達到一定的水平,足以支持高速下載和上傳。那個時候,就可以把想要存儲的內容放到大容量郵箱中,而手上只持有一個像手機一樣大小的“計算操作設備”即可。
“但這樣很不安全!因為會被郵箱提供者控制。”侯自強指出,“但是P2P的方式就不會有這個隱患。可以將需要存儲的文件在網絡上分散存儲,既可以保密,又可以免去攜帶存儲設備的負擔。同樣一小段數據可以重復存儲在全世界不同的地方,但只有使用者才能將它們全部找到。”
無人監管地帶
但是,由于P2P繞過了服務器,因此整個過程中沒有其他因素可以干預,這種技術上的盲點,導致了在司法上的真空地帶:一者為知識產權,一者為內容監控。
其實,運用P2P方式下載音樂和電影、甚至電視節目的這種“惡行”在美國已經被爭議了很久。在美國的寬帶普及之前,電影下載尚不成風,主要是音樂下載——唱片公司早就開始對P2P音樂下載的首推成功者、個人音樂下載最大用戶保有者Napster公司進行無情的訴訟折磨。此后,寬帶的廣泛應用使電影下載蔚然成風。當幾乎所有電影都可以通過下載得到的時候,好萊塢的大制片商則借口保護知識產權開始了對P2P下載的無情“鎮壓”。
將P2P的應用推向高潮的“先驅”——Napster公司恐怕最遺憾的就是自己生不逢時,沒能趕上這樣的好時候:2004年8月下旬美國聯邦上訴法院裁決Grokster或Morpheus等文件分享軟件合法。這個裁決使撰寫及散播P2P 軟件的公司不必因客戶的行為而被迫停業。
有人認為,美國對此的裁決將對中國互聯網產業產生重大影響——中國也將走上同樣的法律路徑。但也有大唱反調者——“美國的法律制度已經給互聯網造成了很大的阻礙。”博客中國發起人方興東對此深惡痛絕,“P2P的交流如果是在個人與個人之間,如果沒有任何商業行為在內,那么就不應該用知識產權來限制。美國的知識產權保護主要是考慮了好萊塢幾個少數企業的利益,而犧牲了整個互聯網的利益。”
事實上,令中國的網絡監管者更感頭痛的,是對內容的無法監管。
由于P2P是端對端的操作,無法通過封殺服務器制止其違法傳播行為,而且從技術角度上看,使用者可以輕易地通過偽裝流量和改變端口的方法躲避監管者的追蹤和制裁——這就導致了大量黃色淫穢內容的泛濫。
正是由于在技術上根本無法識別提供黃色P2P下載的問題,法律上對此的約束就更無從談起——即使法律對此作出了規定,也根本沒有執行的可能。
郁悶的寬帶運營商
嚴重占用帶寬是P2P下載的另一特點。
由于BT的工作原理是“多點下載”,并且支持“斷點續傳”,也就是說參與進來的用戶數量越多,單個用戶下載的速度也越快,因此造成了P2P發燒友長時間下載大“體積”的目標文件——例如四五十集的連續劇。
無疑,這給整個網絡帶來了巨大負荷,但從網上下載自己希望得到的資訊正是所有網民上網的目的,這就造成了網民的需求與寬帶運營商之間結算方式上的沖突。
據悉,目前互聯網寬帶的主要接入商是北方的網通和南方的電信。像長城寬帶這樣的運營商則需要租用電信或網通的基礎網絡。由于長城寬帶與基礎網絡提供商之間還需要按流量結算,因此當P2P下載過大且同時下載的“端”與“端”處于不同寬帶運營商的網絡時,互相之間的流量結算則迫使租用網絡的一方增加成本。
此時,運營商從成本角度考慮盡量降低流量。一個很不成熟的做法就是封掉P2P使用者的IP地址,由于違反了與使用者所達成的寬帶接入服務合同,致使被封掉IP地址的網民一紙訴狀將寬帶運營商告上法庭——這個引起業內普遍關注的經典案例發生在廈門。
當然,現在一些寬帶運營商被逼無奈也開始尋求一種折中的辦法,就是偵測P2P發燒友們的主流愛好,然后在自己的網內設立下載服務器,盡量做到把數據流量控制在本網內。
雖然這種辦法又有了倒退的味道,但對于尚未找到其他網絡盈利點的寬帶運營商來講,能節省一點成本也算是一種暫時的安慰。
“P2P會嚴重沖擊按流量付費的方式,包月或包年的運營模式應該是發展趨勢。”侯自強說。
盡管在很多專業研討會上,人們希望能就此探究出P2P的盈利點,讓殺手應用能盡快推動下一代互聯網的發展進度,但結果每每令人失望。正如侯自強所說——“目前能看到的下一代互聯網盈利點大概只有寬帶接入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