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報》一向關注IT界的新鮮事物,同時也希望看到這些新鮮的“幼苗”能夠茁壯地成長。
2001年,當我們的記者看著Foxmail長大,又見證博大用1200萬元買下張小龍和他的Foxmail時,我們興奮中國的共享軟件似乎開始有了美好的未來。
現在,我們再一次地見證一款中國人的共享軟件——《易語言》經過三年的“寒窗苦讀”,開始長出金枝玉葉。
夢想成現實
現在,在中國終于有了一款已經成熟的、能夠用漢字來完成開發軟件工作的工具——《易語言》。
兩年前,記者認識了《易語言》的作者吳濤,也在當時的《電腦報》上報道了《易語言》。最近當我們獲悉大連的大有公司準備出資5000萬元人民幣和吳濤就《易語言》進行合作時,記者就準備為它寫下這篇續集。
大連是一座美麗的城市,已經正式成立了的大有吳濤易語言公司就在這座城市最繁華的街區的亞太國際金融中心中。三間50來平方米的辦公室臨時成了公司的辦公和開發基地!肮緞傞_始起步,不少員工其實就是《易語言》的老用戶。”現在已經是公司總經理的吳濤告訴記者。
成立公司的5000萬元是由大連大有公司提供的,但大有公司并非一家IT公司,而是一家房地產開發公司。談到《易語言》這款前身只是一款看似普通的共享軟件為何能夠吸引跨行業公司的目光時,大有吳濤易語言公司的副總經理刑長斌成了這個故事的主角。“刑長斌是我的老同學,同時也是《易語言》的忠實用戶。”吳濤告訴記者。2003年的時候,吳濤自己在家里攻破《易語言》某些開發難關的時候,刑長斌主動找到吳濤提出希望《易語言》能夠在更好的環境中發展的想法。
“當時我們的想法一拍即合,畢竟是老同學,相互也非常信任!焙蛥菨挲g一般大小的刑長斌顯得更加的老練,“因為自己以前在大連做了很多年的軟件開發項目,很早以前當《易語言》剛開發出來時自己就用過了,它能夠用中文去直接編程序是一個非常大的亮點,當時就感覺它是中國老是在開發軟件項目領域吃語言虧的最佳補給藥,去年因為和大連大有公司有一些聯絡,同時也談到《易語言》的事情,也就這樣不知不覺成了他們之間的搭線人。”
共享軟件最大的改變
半年前的《易語言》完全披著共享軟件的外衣,面臨的對手也是世界巨人!兑渍Z言》的生存道路看似并不平坦,“不管用什么開發工具,只要能開發出雷同的產品,那么開發者這時肯定會選擇效率更高的工具或者語言,《易語言》也就是希望能給中國開發者一個高效的平臺!眳菨錆M信心地告訴記者。
而談到從一個小小的共享軟件,突然得到這么大筆資金后成立公司進行商業運作的轉變時,吳濤自己承認《易語言》編譯器的誕生讓自己感覺到只是依靠自己一個人的興趣愛好來維持開發,已經不能使《易語言》達到應有的高度! 成立公司前,《易語言》每月能夠給自己帶來5000元人民幣的收入。”吳濤告訴記者,“當時的收入在我家鄉那邊已經是不錯的了,但當我知道更多人需要《易語言》時,我就希望成立公司,要借用團隊力量來完成更大的目標。”
道路是平坦還是崎嶇
7月14日《易語言》推出了最新版本3.7(下載地址:http://www.dywt.com.cn/download.asp),新的版本在與其他編程語言相互融合和補充方面得到了不少增強,而且對現有的標準OCX組件、TypeLib類型庫、Windows的底層調用和微軟的COM協議等實現了全面的支持。甚至還可以通過《易語言》自己的編譯器使《易語言》編寫的源程序生成操作系統無關的本地可執行代碼,甚至有讓同一段代碼分別生成Windows和Linux下的可執行程序的跨平臺功能。要知道JAVA程序要實現跨平臺,必須要在不同平臺中先裝上自己的虛擬機。
當記者來到他們公司的時候,聽說他們正在做日文版的《易語言》,這更是讓記者吃驚。用中文來做軟件開發本身是《易語言》的特色之一,為什么在這個時候,吳濤還想做更多語言版本的《易語言》呢?“《易語言》是自己開發的開發工具,中文編程只是我們通過《易語言》對我們核心技術的體現,用英語、用日語或者用其他什么語言來做都是原理類似的事情!眳菨敃r就演示了日文版和英文版的《易語言》,“這也是成立公司帶來的結果,我們希望自己的民族產品走向世界,讓其他國家的用戶能夠實現用自己熟悉的語言編程序的目的。”
VB、JAVA等因出身豪門而叱咤風云,《易語言》卻出身貧寒,這可能成為它得到大家認可的最大障礙。但記得有人說過“最大的失敗便是不敢嘗試”,我們的《易語言》完全有資格去與已有的“巨人”競爭。
雖然現在的《易語言》依舊面臨著重重困難:如何迎合已經習慣了VB、Delphi、JAVA等主流開發工具程序員的習慣,如何盡快加強完善開發系統的幫助系統、增加更多的接口和擴展功能……都是需要《易語言》這個新團隊去努力去解決的,但當記者了解到吳濤正帶領自己的團隊,繼續增強《易語言》的核心:增加矢量窗口組件、語音識別庫、XML2.0支持、動畫OpenGL和DirectX支持庫時,我們真的有理由相信《易語言》會有更美好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