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對于IT人是個坎,過了這個年紀基本技術生涯即告終結,這是IT界多數人認可的。所以,也讓IT人著實為35歲后的自己生了不少憂慮:IT人離開IT后能干什么?
印象中的IT人都因為職業的緣故而木訥寡言。他們與機器溝通的能力顯然優于與人溝通的能力。從機器到人,IT人必須跨過來。
IT業的技術語言過于狹窄。社會卻是復雜的。IT人的知識面不夠廣泛。社會上不需要人人都懂如何設計程序,但IT人卻必須要懂社會。
IT內的項目,有些人也有些經驗,但這些經驗性的東西多數是專業性的,個別種類項目的經驗能否轉化為普遍的社會經驗,也確實需要時間。
這些劣勢,可以說,凡是地球上的IT人大概都知道。除了IT,要重新換個活法一時還真的玩不轉。
但IT人畢竟是IT人。IT是高薪行業,IT人從業幾年十幾年,一般都有了一定的物質基礎。這是IT人比其他行業的人具有的優勢。
有了這樣的物質基礎,我認為,后IT人的關鍵是要實現思維方式的轉變:從技術性思維到社會性思維,從而開創人生事業的第二高峰。
技術性思維是面向機器的、僵硬的、封閉的、單向性的;社會性思維要求是面向常識和社會的、靈活的、開放的、多向綜合的。后IT的人士最需要的是這種思維方式的轉變。
思維一轉天地寬。后IT人會發現社會比IT里面其實更精彩。
后IT人可以走出來干銷售。這個工作富于挑戰,而且收入與工作業績直接掛鉤。IT人有很強的技術背景,更擅長發掘產品性能的優缺點,對于IT產品的介紹具有權威性,容易被客戶相信。
后IT人可以走出程序迷宮來做培訓。IT人在運用某一技術語言上相當精深,另外他們在技術研發中的實戰經驗,對于學員來說也是相當寶貴的教學資源。
后IT人也可以由直面數字轉為面向眾人做咨詢。成功的咨詢師決不會因為年齡而貶值。有過實際項目經驗的IT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非常強,出身IT的人作為咨詢師是其他行業人士無法取代的。
還可以做老板,做IT活動策劃等等。
需要提醒的是,思維方式的轉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離開IT,IT人所要做的是不斷調整自我,保持對社會的參與激情。閱讀一些人際溝通技巧之類的書籍是必要的,還可以參加社會活動,給自己洗洗腦,從以數字中心、個人中心的思維方式轉換到以人為中心、社會為中心的模式中。要注意多與人溝通。同時,個人應該盡早明確自己的發展方向,并根據新的事業來重新積累,不斷升級完善自身的“軟硬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