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古老中國的圖騰;圣保羅,具有拉丁風情的南半球大都市。
7月6日,古老的龍讓熱情洋溢的圣保羅沉醉——在剛剛落幕的2004年微軟“創新杯(Imagine Cup)”軟件開發大賽上,來自中國北京工業大學的劉宏春、劉飛熊、寧為、李曉毅憑借《龍的傳說》參賽作品獲得渲染技術專題全球總冠軍。
同樣,程序的最初創意,也是同學們群策群力的結果。劉宏春告訴記者:“當初大家坐在一起,列出好多好多想法,但是后來經過權衡,還是覺得既然是中國的作品,就應該體現一下咱們的一些精神方面的東西。”最后大家選定了象征中國傳統文化的龍和太和殿來作為表現素材,中間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這個東西之所以提出來,是因為我們一個隊員某一天晚上做了一個夢,這個真事,絕不是演繹,他夢見他一個下午走著見到了什么廣場,覺得不對,天色暗下來,然后一抬頭發現兩條龍在天上飛”,后來,劉宏春和他的隊友們從這個夢中找到了靈感,做出了《龍的傳說》。
而這個中國文化色彩極為濃厚的3D程序,有著強烈的視覺沖擊力,提交之后,不但在贏得了網友們的青睞,也征服了評委們,最終獲得了冠軍(參賽的作品,都要經過網上投票和大賽組委會專家評審兩個階段)。
成功的背后總是汗水
“成功之花。/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在每一個成功者的背后,都有著無數的艱辛和汗水。雖然劉宏春一再告訴記者,在準備比賽的過程中,他和隊友們受到了來自各方的照顧,但從他敘述的字里行間,記者還是能夠想見當初的辛苦。
接受記者采訪的509會議室是一個20平米左右的房間,被大辦公桌、座椅塞得滿滿當當的。不過,這就是他們當初日夜奮戰編寫程序的“戰場”。今年2月份,劉宏春和劉飛熊、寧為、李曉毅幾個人決定組隊參賽,大家把自己電腦搬到這里,就在這里扎下了根。說起那段日子,劉宏春給記者講了給他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在我們這個作品剛剛提交之后,大家說去吃飯吧,都說好,但最后大家誰也沒有去吃——因為當時我們坐在沙發上,還沒有站起來,就已經睡著了,實在太辛苦了。”
讓大家這么辛苦的,就是對龍的處理。第一個就是“半透明鱗片融合的問題”。“看到龍頸部位的鱗片了嗎?”劉宏春指著截圖說,“因為現有的硬件產品的技術限制,沒有很好的辦法正確由遠及近地渲染,用程序排序的方法又太復雜,也不能實現。我們的解決辦法是由美工制作模型時先確定鱗片循序,保證著色時間的先后。”
龍在大殿上空飛舞,要在大殿前的地面投下陰影,這樣效果才會逼真。“如果沒有影子,真的就變鬼魅了。”為了這句話,劉宏春和隊友們度過了幾個不眠夜。此外,鱗片的反光、寶珠的光暈等等細節,都是一個個需要克服的難題。
而在準備參賽作品的同時,劉宏春他們還要和同學們一道,按照課程表正常上課。“那么,你們怎么安排學習和比賽?這兩者會不會起沖突?”對于記者的這個問題,劉宏春這樣回答:“有一些沖突,不過我們到最后的開發基本上都是在晚上進行的。學校領導非常支持我們,把計算機學院樓的幾間屋子給我們,允許我們在里面通宵開發。”他告訴記者,在最辛苦的日子,他們每天忙到凌晨五六點鐘,趕緊坐在沙發上打個盹,就趕去上課。好在大家的課業還不是特別緊。
正是有了前期的辛勞和汗水,有了無數次返工,才有了7月初圣保羅評委們的驚艷。
最后30小時考驗
作品提交出去了,但劉宏春們并不能因此松一口氣。
從5月1日提交作品后,心情就沒放松過。”沒有誰不想在競賽中獲勝。劉宏春負責軟件架構,寧為負責美工,劉飛熊做邏輯編程,李曉毅負責美術設計和角色模型轉換。在等待中,他們得到了代表中國參加全球決賽的資格。
7月1日,四名隊員由微軟安排從北京飛往巴黎,再從巴黎轉機去巴西圣保羅,稍事休息,2日下午到決賽的主賽場---邊境城市伊瓜蘇。為了放松一下大家的緊張情緒,主辦方在3日上午帶所有的參賽選手外出游覽,下午4點,在住宿的酒店開始連續30個小時的現場比賽。
評委要求決賽的5個代表隊在30小時內做出一個屏保程序,要求很簡單,在作品中必須有Imagine Cup2005的標志,還要一個LOGO,其他形式自定。選手都集中在一個房間,主辦方提供最新型的硬件和軟件設備,如Gforce6800顯卡。選手可以自行安排休息、吃飯時間,微軟和Nvidia公司的技術人員還給予現場指導,幫助選手們解決難題。
已經努力了幾個月,最后的30小時自然不能放松。中國隊的四位隊員下了決心一定要拼贏這最后的關卡。“30個小時里,幾乎沒離開電腦,我就迷糊睡了三個小時,我們一位隊員只睡了1小時。4日晚上10點,宣布結束時,差點站不起來。”劉宏春對這30小時終身難忘,時差還沒倒過來,就奮戰30小時,沒有堅強的毅力肯定趴下。在中國隊旁邊的哥倫比亞選手就沒熬過這一關,當宣布比賽結束時,哥倫比亞選手沒有完成現場作品。
現場比賽的結果,中國隊獲得了第一。
接下來的一天,是放松性的游玩活動,劉宏春和隊友們卻沒有什么興致,畢竟最后的結果還沒公布,怎么也放不下心。終于,7月6日,主辦方宣布此次全球競賽,中國隊獲得冠軍時,劉宏春他們才松了一口氣。不過,一大堆感謝的話卻沒機會說,會場上英語和葡萄牙語主宰,交流困難,只在會場留下勝利后的歡呼。事后,評委約翰·威爾遜告訴他們,其實結果在他們踏上巴西之時就已經出來了,30小時的現場制作只是一個檢驗隊員是否是網上提交作品人的一個測驗。
3D在中國會走得更好
“國內的3D程序設計、應用環境不太好,感覺郁悶。如果我們能作出一個好作品,也許可以帶動更多的開發者改變這樣的現狀。”劉宏春的初衷是要借微軟的創新比賽,證明自己的能力,也讓新技術得到宣傳推廣。
“到巴西實現了幾個愿望?”
“奪冠算一個,”“離偶像更近”,還有一個愿望是劉宏春在網上說可以吃到正宗的巴西烤肉,面對記者,這個愿望沒說出來。
比爾·蓋茨是大多數程序員心中的偶像,但這樣的偶像成就太過顯赫,不是多少年就可以出一個,在記者的逼問下,劉宏春說在他的心里可模仿的榜樣是ID公司的3D天才程序員約翰·卡馬克,“他是為數不多、僅有的幾個被比爾·蓋茨稱為天才的程序員之一,在DOOM、QUAKE這些全球知名游戲里,都可以見到約翰·卡馬克的成就,他是這些游戲的設計師。”
只是約翰·卡馬克的為人處事不是太好。“參加微軟的創新杯比賽,我們不僅鍛煉創新意識、編程技巧,更重要的,我們知道合作、溝通有多重要。”劉宏春說,“未來也許我會和同學一起創業。”
劉宏春和隊友回國后接到微軟研究院的電話邀請,希望他們能參加研究院的暑期實習計劃,但劉宏春還沒有答復一定要去,他說學校里還有不少事要做。
學習、創新、再學習,一代優秀程序員就這樣成長。
同樣,程序的最初創意,也是同學們群策群力的結果。劉宏春告訴記者:“當初大家坐在一起,列出好多好多想法,但是后來經過權衡,還是覺得既然是中國的作品,就應該體現一下咱們中國文化方面的東西。”最后大家選定了象征中國傳統文化的龍和太和殿來作為表現素材,這中間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這個東西之所以提出來,是因為我們一個隊員晚上做了一個夢,這是真事。他夢見他一個下午走著走著,見到了什么廣場,覺得不對,天色暗下來,然后一抬頭發現兩條龍在天上飛”。后來,劉宏春和他的隊友們從這個夢中找到了靈感,做出了《龍的傳說》。
而這個中國文化色彩極為濃厚的3D程序,有著極為強烈的視覺沖擊力,提交之后,不但贏得了網友們的青睞,也征服了評委們,最終獲得了冠軍(參賽的作品,都要經過網上投票和大賽組委會專家評審兩個階段)。
成功的背后總是汗水
“成功之花。/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的確在每一個成功者的背后,都有著無數的艱辛和汗水。雖然劉宏春一再告訴記者,在準備比賽的過程中,他和隊友們受到了來自各方的照顧,但從他敘述的字里行間,記者還是能夠想見當初的辛苦。
劉宏春接受記者采訪的509會議室,是一個20平米左右的房間,被大辦公桌、坐椅塞得滿滿當當的。不過,這就是他們當初日夜奮戰編寫程序的“戰場”。今年2月份,劉宏春和劉飛熊、寧為、李曉毅幾個人決定組隊參賽后,大家把自己的電腦搬到這里,就在這里扎下了根。說起那段日子,劉宏春給記者講了給他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在我們這個作品剛剛提交之后,大家說去吃飯吧,都說好,但最后大家誰也沒有去吃——因為當時我們坐在沙發上,還沒有站起來,就已經睡著了,實在太辛苦了。”
讓大家這么辛苦的,就是對龍的處理。第一個難題就是“半透明鱗片融合的問題”。“看到龍頸部位的鱗片了嗎?”劉宏春指著截圖說,“因為現有的硬件產品的技術限制,沒有很好的辦法正確由遠及近地渲染,用程序排序的方法又太復雜,也不能實現。我們的解決辦法是由美工制作模型時先確定鱗片順序,保證著色時間的先后。”
龍在大殿上空飛舞,要在大殿前的地面投下陰影,這樣效果才會逼真。“如果沒有影子,真的就變成鬼魅了。”為了這句話,劉宏春和隊友們度過了幾個不眠夜。此外,鱗片的反光、寶珠的光暈等等細節,都是一個個需要克服的難題。
而在準備參賽作品的同時,劉宏春他們還要和同學們一道,按照課程表正常上課。“那么,你們怎么安排學習和比賽?這兩者會不會起沖突?”對于記者的這個問題,劉宏春這樣回答:“有一些沖突,不過我們到最后的開發基本上都是在晚上進行的。學校領導非常支持我們,把計算機學院樓的幾間屋子給我們,允許我們在里面通宵開發。”他告訴記者,在最辛苦的日子,他們每天忙到凌晨五六點鐘,趕緊坐在沙發上打個盹,就趕去上課。好在大家的課業還不是特別緊。
正是有了前期的辛勞和汗水,有了無數次返工,才有了7月初圣保羅評委們的驚艷。
最后30小時考驗
作品提交出去了,但劉宏春他們并沒有因此松一口氣。
“從5月1日提交作品后,心情就沒放松過。”劉宏春負責軟件架構,寧為負責美工,劉飛熊做邏輯編程,李曉毅負責美術設計和角色模型轉換。在等待中,他們得到了代表中國參加全球決賽的資格。
7月1日,4名隊員由微軟公司安排從北京飛往巴黎,再從巴黎轉機去巴西圣保羅,稍事休息。3日下午4點,在住宿的酒店開始連續30個小時的現場比賽。
評委要求決賽的5個代表隊在30小時內做出一個屏保程序,要求很簡單,在作品中必須有Imagine Cup2005的標志,還要一個LOGO,其他形式自定。選手都集中在一個房間,主辦方提供最新型的硬件和軟件設備,如GForce6800顯卡。選手可以自行安排休息、吃飯時間。
已經努力了幾個月,最后的30小時自然不能放松。中國隊的4位隊員下了決心一定要拼贏這最后的關卡。“30個小時里,幾乎沒離開電腦,我就迷糊睡了3個小時,我們一位隊員只睡了1小時。4日晚上10點,宣布結束時,差點站不起來。”劉宏春對這30小時終身難忘,時差還沒倒過來,就奮戰30小時,沒有堅強的毅力肯定趴下。在中國隊旁邊的哥倫比亞選手就沒熬過這一關——當宣布比賽結束時,哥倫比亞選手沒有完成現場作品。
現場比賽的結果,中國隊獲得了第一。
接下來的一天,是放松性的游玩活動,劉宏春和隊友們卻沒有什么興致,畢竟最后的結果還沒公布,怎么也放不下心。終于,7月6日,主辦方宣布此次全球競賽,中國隊獲得冠軍時,劉宏春他們才松了一口氣。
程序員這樣成長
“國內的3D程序設計、應用環境不太好,感覺郁悶。如果我們能作出一個好作品,也許可以帶動更多的開發者改變這樣的現狀。”劉宏春的初衷是要借微軟的創新比賽,證明自己的能力,也讓新技術得到宣傳推廣。
劉宏春告訴記者,他的偶像是ID公司的3D天才程序員約翰·卡馬克,“他是為數不多、僅有的幾個被比爾·蓋茨稱為天才的程序員之一,在DOOM、QUAKE這些全球知名游戲里,都可以見到約翰·卡馬克的成就,他是這些游戲的設計師。”
“參加微軟的創新杯比賽,我們不僅鍛煉創新意識、編程技巧,更重要的,我們知道合作、溝通有多重要。”劉宏春說,“未來也許我會和同學一起創業。”
劉宏春和隊友回國后接到微軟研究院的電話邀請,希望他們能參加研究院的暑期實習計劃,但劉宏春還沒有答復一定要去,他說學校里還有不少事要做。
學習、創新、再學習,一代優秀程序員就這樣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