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雖然DVD的刻錄速度越來越快,但聽說“今后實際寫入的速度并不象規格所說的那么快”,這是為什么呢?另外,速度的提高是否也有上限?
回答:決定DVD刻錄機易用性的因素之一就是速度。因為速度越大,寫入數據需要的時間就越短。
對于DVD而言,1秒寫入1350KB的數據為“等倍速”,也就是說,2倍速驅動器寫入數據的速度為2700KB/秒、4倍速為5400KB/秒。
DVD刻錄機從最初的等倍速到4倍速,縮短的時間與標注的速度成正比,例如,等倍速下寫入4.7GB左右的數據需要60分鐘,2倍速需要30分鐘,4倍速需要15分鐘。但如果是8倍速以上就不能這樣算了,按說8倍速下寫入4.7GB的數據應該為7.5分鐘,但實際上卻需要約10分鐘,今后將出現的16倍速約需要6分鐘。
●寫入速度與所需時間的關系(寫入4.7GB左右的數據時)
在產品規格等中標注的數字就是寫入速度的“最大”速度。目前DVD-R的實際寫入速度最大為8倍速,DVD+R最大為12倍速,對于這些8倍速以上的刻錄機而言,并不是以這一速度來刻錄所有光盤,只是在部分領域以最大速度刻錄。
■16倍速僅限最外周
這是因為,在CD光驅與DVD刻錄機等通過旋轉盤片來刻錄和讀取數據的設備中,盤片旋轉次數在物理上是有上限的。由物理特性所決定,如果旋轉次數超過毎分鐘1萬轉,盤片就會出現異常,還有可能粉碎。出于這一原因,光驅必須控制盤片的旋轉次數。
由于4倍速以下盤片的旋轉次數達不到毎分鐘1萬轉,因此整個盤片都能以最大速度寫入。但是,要想實現8倍速,因盤片結構所至,內周部分超過了每分鐘1萬轉,因此內周部的寫入速度控制在4~6倍速,毎分鐘不到1萬轉的部分區域以8倍速寫入。
由于這樣以來并不是以8倍速寫入整個盤片,因此就不能根據規格中標注的速度按比例計算縮短的時間。如果是16倍速的話,實際上能以最高速度寫入的區域比8倍速還要小。
●16倍速≠所需時間的1/16分
![]() |
| ▲ 為了將盤片的旋轉次數控制在毎分1萬轉之內,需要根據盤片的寫入 位置分別調整速度。只有最外圈為16倍速寫入 |
此外,到底能多大程度享受高速所帶來的便利,還取決于寫入數據的容量,因為DVD盤片一般是從內向外寫入數據。也就是說,在8倍速以上的高速刻錄機中,只要寫入數據容量小,就可以在到達最高速之前結束寫入。要想享受到8倍速以上的高速帶來的便利,只限寫入將近4.7GB的大容量數據時。另外,對于DVD而言,16倍速下最外圈的轉速接近每分鐘1萬轉,已經面臨極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