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軟飯”(軟件行業)有可能不好吃了。日前,在電子信息百強企業揭曉儀式上公布的一項數據讓人吃驚:2003年中國軟件類企業整體銷售收入下降2%,利潤率更是史無前例地下滑了57%,營業利潤率僅僅維持在2%。
此時,中國的軟件業一片茫然。一直被譽為“暴利”的軟件業緣何全盤遭遇“滑鐵盧”?利潤率的大幅下降是業內長期不良發展結果,還是軟件業即將洗牌的征兆?
年增30%的暴利神話
今年初,賽迪顧問有限公司在中國IT市場年會上發布了中國軟件市場的研究成果,2003年,中國軟件市場實現銷售額達到399.6億元,比2002年增長15.8%。據賽迪顧問預測,2004年至2008年,中國的軟件市場規模將從2003年的399.6億元增長到2008年的975.7億元。據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所長馮玉琳透露,中國軟件業5年內將高速發展,至少以每年30%的速度遞增。
而現在,對中國的軟件業而言,印鈔票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縱觀國內軟件行業的利潤率,最近幾年一直呈下滑趨勢,2001年下滑的幅度超過4%,2002年下滑了5.89%,而2003年更是大跌眼鏡,達到了驚人的57%。
據媒體報道,從各上市公司陸續發布的2003年年報分析中可以看出,用友、東軟等企業主營收入的增長并不能遏制利潤率大幅下滑的趨勢,而托普軟件、創智科技、天大天財等主營收入劇降、凈利潤直線下滑的問題更是集中爆發出來。
競爭導致暴利的終結
在今年,坊間流傳著這么一個關于軟件業暴利的評價:在十大暴利行業的成本中,軟件業名列第八位。據稱,任何軟件在中國賣得都不好。對于正版光盤而言,每張的制造成本是9分錢,高檔軟件的包裝成本不過5元錢,但軟件的大頭往往在于研發。比如WINDOWS98賣了近8年,賺的錢已經足夠再研發40個WIN-DOWS98了,但那是外國。而在中國,有網友戲言,假如比爾·蓋茨生在中國,相信其早被餓死或者在中關村當裝機工。
言下之意,終結中國軟件業暴利的癥結所在———盜版業發達。軟件巨頭———微軟公司一直在中國大祭反盜版的大旗就是明證。但軟件消費者則聲稱,正是由于軟件前期壟斷暴利太大,造成價格昂貴,從而滋生盜版嚴重。同時,由于暴利太大,軟件開發商增多,競爭也就開始。
而受盜版通用軟件影響最大的江民公司稱:“競爭的加劇導致了行業利潤的整體下滑。從通用軟件行業整體來說,每一種產品都有幾家甚至十幾家廠商在競爭,競爭的最終結果就是產品價格下跌,行業整體利潤下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