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3市場現在是越來越熱鬧了,根據CCID市場年度報告顯示,目前國內已經有MP3生產企業100多家,MP3品牌300多個,而這個數字還在增長。數據中同時顯示2003年MP3市場銷量170多萬臺,銷售額超過15億元,而這一切對于走向微利時代的IT企業來說都將是一種無法抵擋的誘惑。就在這份數據公布前夕,日本Sony公司正式宣布進入中國MP3市場;同時硬盤式MP3的鼻祖APPLE公司將新品在中國市場的銷售價格定在2000元左右,為的是符合中國現有的消費水平,以爭取更大的市場。在市場前景普遍看好的情況下,全世界的IT廠商都盯上了這塊大蛋糕,而國內一些中小企業又一次準備祭起低價的大旗,準備在MP3市場上分一杯羹,而這樣的低價行為是怎么“出爐”的呢?
1. 外觀求新相互模仿
時尚的造型、奇特的設計是大多數MP3廠商的推廣重點,特別是在一些企業的宣傳引導下,外形成了消費者選擇MP3的最重要標準。沒有自己的技術,沒有自己的研發,廠商為迎合時尚消費者的心理,便在MP3的外觀上下功夫,于是乎,比新品上市速度,比外觀奇特,便成了眾多企業的中心任務。
行內人士都知道,代工商的模仿速度極快,這使得MP3模具幾乎全部都是公模,因此各家廠商在模具的比拼上沒有絲毫意義,“只要一款模具受歡迎,沒幾天,市場上就會出現大量不同品牌,但款式相同的產品。無法比拼模具,廠商為迎合時尚消費者的心理,便在MP3的外觀上下功夫,比如給公模換顏色、噴涂特殊花紋等,以增強產品的視覺沖擊力,而對于真正保證產品品質的音質問題,因為成本較高,不少廠商便盡量回避。
國內一些廠商的產品信噪比甚至敢標到100dB以上,而據筆者了解一些大廠如方正、朝華等卻只標到了87dB,而這正是一些廠商利用沒有相應的檢測機構對產品信噪比進行檢測的空檔,玩起了數字游戲。同時,高的信噪比也離不開優秀的解碼芯片和功放以及耳機。不少廠商為節約成本,往往在這些方面大打折扣。有許多消費者不得不在購買其MP3之后,又花錢另外單配一副高質量耳機。這樣的低價行為,無疑為一種欺詐。
2. 質量降低返修率高
2003年是MP3的“認知年”,2004年是MP3的“發展年”,從筆者了解的情況看,大多數雜牌MP3主要憑借價格優勢和外觀抄襲擁有一些低端市場份額,但卻始終回避產品品質。這對一部分市場占有率較大的企業來說,問題同樣存在。業界廣為流傳的閃存芯片質量問題,便是一例。閃存芯片分為A+、A、B、C等幾個級別,不同的級別產品的質量和價格相差甚遠。筆者在市場中就發現一些小廠商為節約成本,使用了B級或C級閃存芯片,這些芯片短期內不會出現問題,但壽命遠遠短于芯片的設計標準。一旦產品過了保修期,消費者便無法向廠商討回公道。必將成為消費者心中永遠的痛。對此,朝華數碼產品部負責人也深有感觸。“音質的優秀離不開優秀的解碼芯片和功放等因素。我們的產品采用24位數字解碼技術,采樣率達到320kbps。不少廠商為節約成本,往往在這些方面大打折扣。”據了解,高品質的MP3是聽不到一點雜音的;而如果產品品質差,就能聽到電流聲等雜音。因為聲音解碼芯片品質選擇的不同,使得不同產品之間的音質相差很大。
3. 售后服務打折扣
除此之外,另一個不得不重視的問題就是維修服務。據筆者了解,國內以OEM方式生產的產品相對故障率也較高,調查顯示國產MP3隨身聽的平均返修率在10%~15%。有的甚至達到40%。而其他成熟的電子產品如手機的返修率在5%以下,閃存的返修率更在1%以下。為了打時間差,一些廠商會搶先推出新品,能搶先推出,一般都是采用了未經嚴格測試的新模具,模具從開發到成熟有很長的時間,是不可能縮短周期的,這樣做的結果便是出現大量返修品。購買這樣的低價產品,如何能讓消費者放心呢?
最后,筆者想建議正購買或者正準備購買MP3機的朋友,在選擇MP3產品的時候一定要慎重選擇廠商及其產品,不要僅僅讓價格因素左右了你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