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 間: 2004年5月21日 9:00 人 物: 西安軟件園主任 毛愛亮 采訪整理: 記者 呂梁
軟件人才問題一直困擾著諸多軟件企業以及很多希望致力于此行業的學生,其中體現最為突出的就是軟件人才短缺的問題,對此,各方都在尋找解決的辦法。隨著不斷興起的軟件人才培訓機構,為社會培養出一些軟件人才,軟件人才短缺的情況應該得到一定緩解,但從西安軟件園相關企業了解的情況表明,隨著軟件產業的急速發展,西安市軟件工程師和具有技術知識背景的軟件售前、售后服務人員的供給已經遠遠不能滿足需求,人才短缺問題依舊嚴重。如何解決這個問題?5日21日,記者采訪了西安軟件園主任毛愛亮,從中了解到他為此開出的“三劑良方”。
軟件人才培養需要細分
記者:一年一度的應屆畢業生就業高峰開始逐漸平靜,在軟件行業,您認為人才就業都存在哪些問題呢?
毛愛亮:在軟件人才就業過程中,企業與人才之間存在一個矛盾。一方面企業需要有工作經驗的學生,能為公司帶來直接效益;而另一方面,學生剛出校門幾乎不可能有工作經驗,這種矛盾給學生就業制造了極大的障礙。軟件企業會抱怨說沒有適合的人才,而學生則抱怨說公司太苛刻,這種矛盾是時下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從這種矛盾關系上看,人才短缺應該是一種相對短缺,實際上公司和軟件人才之間缺乏一種清晰的定位。
記者:您認為如何解決這種矛盾呢?
毛愛亮:要解決這一矛盾,我認為軟件教育有關機構應該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要有意識的引導,對不同的軟件人才進行分類,并且細分市場的需求。可能大家都知道軟件人才短缺的問題,可是大家不清楚到底做什么樣工作的軟件人才是短缺的,從目前來講,軟件銷售工程師,軟件服務工程師的需求量遠遠超過軟件技術開發工程師。因此,軟件人才的培養也要根據軟件行業的特點,按照技術、銷售、服務這三個方面來細分,打破軟件人才培養就是培養軟件技術人才的籠統概念。這樣的話可以減少學生就業的盲目性,也可減少企業再培訓的成本。其實,很多軟件企業在招收新人后,在公司內部還要經過多次篩選,看他究竟適合什么樣的工作,這種篩選的過程往往給企業造成巨大的人力、物力損耗。如果之前在培養的過程中,教育機構就能有意識地去引導,劃分不同的軟件人才就業方向,并對這些學生進行細致、科學的人生規劃,相信會對學員,對軟件企業甚至整個軟件產業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記者:除了軟件人才教育部門細分人才,目前軟件學院聯合企業對學生實行定制化培養是不是也是另外一種解決辦法?
毛愛亮:從全國來看,西安的軟件教育學院與企業的結合是比較緊密的,一些軟件學院的學生大二以后會根據自身的興趣選擇今后的發展方向,企業也根據各自的人才需求狀況進行一對一的選擇,提出定制化培養的要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到企業實習、參與項目實施,企業也會給學生提供一定的費用支持,這種定制化培養其實也是軟件人才細分的一種體現。此外,一些軟件培訓機構還引入了復合式人才培養的概念,招收有一定專業背景,比如金融、財會、市場營銷等專業的學生,讓他們在不改變現有專業方向的情況下,學習軟件技術,通過專業知識與軟件技術的嫁接,培養出可以適應不同需求的復合型人才。對學生來講,通過軟件技術的培訓也是一種再提高的過程,可以突破專業局限性給自身帶來的就業壓力。
勞務輸出帶動軟件外包人才培養
記者:隨著軟件外包產業的發展,軟件外包人才也有極大的市場需求,您認為軟件外包公司需要什么樣的軟件人才呢?
毛愛亮:從實際需要來說,首先是語言關,從我了解的情況看,很多對日外包企業的軟件開發工程師日語水平都要求在三級以上,與日方工作人員的溝通是首要的。同時,他們要了解軟件外包的相關流程以及具備軟件開發的技術水平,這一點應該說是軟件開發工程師應該具備的素質。此外,在外國文化、禮節上也要有一定的了解。
記者:軟件外包業的主要障礙是什么呢?
毛愛亮:軟件外包業的障礙主要來自于軟件外包人才的能力,還是前面所說的語言水平、文化背景這些問題,畢竟與外國文化的差異不是一兩天能改變的,需要經過長期的、系統的學習,尤其是一些國外的禮節,需要真正地融入到他們的生活中才能有改變。因此,軟件園和相關機構正在考慮對軟件外包人才采用勞務輸出的方式,讓他們去異國做相關業務,這樣才能根本解決軟件開發過程中由文化差異而導致損失的問題。從目前運作情況來看,軟件人才勞務輸出的概念得到了一定的認可,第一批對日輸出團已經組織完畢,不久就將進入日本軟件行業。
改善環境、吸引資源為供需雙方搭臺
記者:西安軟件園組織軟件人才勞務輸出可以說是人才培養的一種對外措施,那么對內來說有沒有相應的措施呢?
毛愛亮:對西安軟件園來說,目前主要的工作是改善環境,吸引國際知名公司入駐以及爭取更多資源。像Intel技術支持中心入駐西安軟件園后,我們希望這樣的國際知名大公司給園區內的企業帶來更多先進的技術信息,從而促進企業軟件人才水平的提高,進而提高整個園區內企業的技術水平。
記者:那么西安軟件園將從哪些方面來改善環境,吸引更多國際知名公司入駐呢?
毛愛亮:從硬件設施上講,軟件園已經對供電系統和網絡系統進行改造,新的電力系統采用“兩路四電”的模式接入,確保整個園內任何時候都能有正常的電力供應。網絡系統改造增加了整個網絡的帶寬,將原來的帶寬提高了4倍。另外,隨著軟件園入駐企業的增加,吃飯問題也成為一個難題,為解決這一問題,軟件園興修的第二餐廳在五月底可投入使用,第三餐廳則預計在明年初就可投入使用。硬件環境的改善無疑將為園區內企業員工提供更加舒適的辦公條件。從軟件環境上說,軟件園開始著手建立一支高素質、高效率的后勤服務隊伍,并定期為后勤人員提供相關的培訓,通過服務改善園區的軟環境。在服務中還有一項是軟件園將在融資、稅務方面為入駐企業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務,甚至可以為一些歸國留學生自主創業的小型軟件企業代辦注冊、稅務等方面的核心業務。
記者:據了解,軟件園也有專門的培訓中心,給園區內企業的員工提供再培訓,進行這種培訓的初衷是什么?
毛愛亮:軟件園的培訓中心是在看到很多企業有給員工進行再培訓以提高業務水平的想法,但又沒有足夠的精力和人力來組織而制定的解決辦法,目的是通過定期的培訓將那些希望得到培訓的員工集中起來進行培訓,減少軟件企業的成本,并且通過軟件園的組織,師資力量以及課程安排都能有一定的保證。
另外,將軟件人才培養和產業界掛鉤、互動起來也是西安軟件園要做的,西安軟件人才培養聯席會議就是其中之一,今后,軟件園還要繼續給人才供應方和需求方搭臺,在一個供需的平臺上推動軟件產業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