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mvb格式的最大特點是在保證文件清晰度的同時具有體積小巧的特點。高度壓縮格式要保證最終文件清晰就需要一系列優化方案。這是我的一個總原則,否則沒有必要花費那么多時間和經歷去做壓縮這個“勞命傷機”的事的。當然牛牛是為了論壇而壓片,制作小組成員也是本著對壓縮的熱愛、對網絡的比較高層的認識和自身的修養和素質來協助牛牛。這種奉獻和共享精神我首先歌頌一番!
1.一些經驗之談。
1)不要一拿到DVDRIP文件就壓。首先應該播放,注意畫面亮度、字慕顯示是否滿意和同步。做到心里有數。然后用divfix查一下avi文件是否出錯。雙語的最好還用AVIMux_GUI軟件檢查一下音頻是否出錯。將DVDRIP的幾個文件都放在同一個英文名的文件夾內。將vobsub或者ffdshow的選項先設置好。正式打開Helix前再播放幾分鐘看看字慕或者版權字慕是否顯示正常。
2)對于雙語片,如一些科教片,可以先用AVIMux_GUI將第一聲道track1調整成中文(helix壓雙語時默認壓第一聲道),這樣可以不用將字幕壓進去,壓片時間可以大大縮減(科教片的英文一般涉及專業詞匯,沒有必要打出“學英語”的幌子而壓成英語原聲外掛中文字幕的,另外中文發音的或許會普遍接受)。中文普通話發音的中文片就不必將字幕壓進去了。另外一點是,如果AVIMux_GUI不能分離音頻,那么此類片子在壓成rmvb時可能會有會有刺耳的噪音,應該引起注意。
3)利用成批壓縮時屏蔽實時顯示和在壓第二個以后任務時可以縮短壓片分析時間的特點,可以先截取一段10min左右的片頭放在第一任務中,大家可以試試!
4)連續壓片或者2pass壓片者最好機器能配個不間斷電源,以防電力不穩和斷電帶來的災難性后果。
2.關于碼率設置之我所見。
碼率和幀率的設置一直主觀性比較大,因此爭議也顯而易見。從壓縮實踐來看(碼率都是*kbps VBR Download,從略),采用450的最終碼率甚至可以達到600以上,采用350的最終碼率也可達到450以上。而在畫面比較平緩的情況下350的和450的實際壓縮效果差別不大。在平緩畫面和激烈畫面相差懸殊的片子中,用較大的初碼來壓平緩畫面,勢必相應的就要用更大的碼率壓激烈畫面,這樣用不適當的初碼以及連鎖而來的高碼率壓片其結果就是最終平均碼率的增大從而導致不必要的文件體積加大。所以應該合理設置初碼,而利用VBR的最大碼率來保證文件的清晰度。可以將初碼設置在380~450k之間,最大碼率一般翻倍即可!但最大碼率設置不要超過1500k(這里用的是1pass壓縮)
3.關于2-pass。
VBR加上2-pass是real公司的默認壓縮基礎方案。2pass實際是為了保證real9.0格式能實現穩定在線播放的一種算法,即碼率的動態分配。
2-pass的優勢在于計算準確,可以控制最終文件的大小,但壓片耗時就長了,另外壓片效果不見的好。2pass壓片者碼率應適當調高,如用700k VBR(500k),又如TRB對于珍藏片采用550k的碼率。
4.關于畫面縮放。
一開始本人是很強調這一點的,現在基本也為大勢所趨,無可奈何,但內心實不甘。此文實為我的經驗之談,所以依舊說明(略改過):DVD/DVDRIP的數據量大,因此原始畫面大是合乎邏輯的。但高度壓縮格式要保證最終文件清晰就需要一系列優化方案。其中畫面縮放就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畫面縮放不會減少最終文件大小,但可以提高文件清晰度。另外許多朋友反映,自己的機器上播放高清晰rm/rmvb不流暢(主要是機器配置低,如顯卡方面),一旦畫面縮放,這個問題可以明顯改善。老機上(對顯卡要求不高的朋友)照樣可以欣賞到DVD畫質般的影視。下面提供一個畫面大小建議:
DVD原始畫面至少在512×水平,一般以640×(DVD的變形寬銀幕),576×(寬銀幕)水平多數,更大的有720×水平(這個水平的許多機器都是跑不動的)。一般奔2水平的老機,512×水平的DVDRIP是可以流暢播放的(我自己試驗的老機),但640×就明顯有停頓和不同步。
以前的普通rm畫面的基本畫面是382×水平(現在當然認為小了點),在15寸屏幕全屏(800×600的分辨率)恰好。17寸的在512×水平全屏(1024×)就可以避免馬賽克了。因此,建議畫面大小控制在512×水平(如TV格式的512×384是最佳的全屏參數)。640×的不縮放還能接受(畢竟老機的用戶不多了,另外也是變形寬銀幕全屏的推薦參數),但640以上的必須縮放畫面。
5.關于動態過濾。
依DVDRIP的清晰度,一般用不著這個選項。但如果原始畫面有如同電視上一般的雪花點出現或馬賽克現象,可以使用這個選項,當然選“high”。
6.Helix的設置和應用實際很簡單,相關介紹也很多。我這里羅索幾句。碼率設置不要盲目偏大,那樣就體現不出rm格式小巧的特點。畫面太大的要經過縮小,但要注意調整。幀率不要用默認的30,建議20~25之間。
7.展望~DVDRIP和rmvb的流行特點。
有關DVDRIP和rmvb的比較日漸增多。嚴格來說,二者各具有缺點,在很大程度上不具可比性。我這里只是想提一句:在畫質上400M數據量(rmvb)的能和1.4G的數據量(2CDDVDRIP)比嗎?但是400M的數據量損失的只不過是對影片觀看效果影響不大的細節和不必要的高音頻碼率,整體畫質和音頻基本滿意。400M/1.4G對于下載和存盤又是個什么概念?AC3效果和44k立體聲對一般人來說是體會不出差別的,另外強調音頻效果的基本可以說是不懂多媒體壓縮概念的(我這里就得罪某些人了)。rm/rmvb格式的最大特點是在保證文件清晰度的同時具有體積小巧的特點。
DVDRIP給我們帶來了高清晰的電影畫質享受,也給rmvb壓縮者提供了優質的片源。DVDRIP因為可以靈活選擇字幕,因此在提供新片方面有優勢。而rmvb因為整合進了字幕,不能盲目壓片,直接用沒有校正的字幕壓出的rmvb即使設置合理、用2pass壓也是失敗之作。雖然rmvb也可外掛字幕,但效果不是很好!不過卻是一種很好的思路,我們應該動觀其變。一直以來,DVDRIP制作小組、字幕小組、rmvb制作小組可存在相互依存的關系,但現在DVD的vob文件-rmvb一部到位也能實現,而且據我的經驗效果很好。如此rmvb與DVDRIP更有一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