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往在電腦商城里面選購顯示器,面對廠家的各種宣傳資料,是不是有一種眼花繚亂的感覺?特別是面對純平顯示器,各種不一樣的型號,真的非常容易混淆,實際上廠家在制定顯示器型號的時候有一定的規律,如果您掌握了這樣的規律,一看見顯示器的型號,就能夠了解此款顯示器的性能,也不用擔心商家宰你,更能夠迅速判斷哪一款是自己心儀的產品了。
這里我們以市場上的三大純平顯示器品牌為例(三星、LG和飛利浦),來談談其產品在型號上的不同,一般分辨顯示器檔次的高低看三點,一是看尺寸,二是顯像管,三是看行頻,然后再了解具體功能,例如高亮什么的,F在就讓我們從顯示器的型號上發現這些差別
一、 了解尺寸
|
型號舉例 |
判斷方法 |
| 三星 |
959NF/783MB |
三星顯示器凡型號開頭為9的就是19英寸,7就是17英寸,非常同意識別 |
| LG |
795FT+/995FT |
在尺寸的分辨上LG和三星的判規律此相同,都是看前面的數字 |
| 飛利浦 |
107T5/109S4 |
在飛利浦純平顯示器中,只要第三位數字是7,就是17英寸,9就是19英寸 |
基本上其他的品牌的顯示器都采用了這樣的區分手法,一般情況下,第一數字是7的型號,就是17英寸顯示器
二、了解顯像管種類
|
型號舉例 |
判斷方法 |
| 三星 |
959NF/753DFX/743DF/765MB |
三星純平顯示器的顯像管種類已經在其型號后綴上體現,NF代表三菱鉆石瓏NF顯像管,DF代表第一代丹娜管,DFX代表改進了的第二代丹娜管,而MB則表示擁有高亮顯示功能的MB顯像管 |
| LG |
T710S/775FT+/F702P/F710B |
很簡單,只要型號中存在F或FT的都是物理純平,而存在T或E的型號就是視覺純平 |
| 飛利浦 |
107T5/107S5/109P4/107D4 |
飛利浦更為簡單,只要擁有P和D字母的型號,就是鉆石瓏顯示器,而其他的型號,就采用了飛利浦自己的REALFLAT視覺純平顯像管。 |
實際上市面上其他品牌的型號也很容易判斷顯像管種類,例如優派的G系列就一定是瓏管,E系列一定就是視覺純平,而某些帶有“FD”字母的型號也表明了其采用瓏管。
三、了解帶寬(適用于17英寸)
|
型號舉例 |
判斷方法 |
| 三星 |
753DFX/755DF/757MB |
三星顯示器型號的最后一個數字代表了其最大行頻的多少,“3”是是110MHz帶寬,以此類推“5”和“7”就分別代表了180MHz和250MHz |
| LG |
775FT+/F702P/F710B |
LG的型號看帶寬比較麻煩,不過可以這樣看,凡是FT+系列的顯示器,型號第二位數字為7就是110MHz,而9就是203MHz;如果是F打頭的型號,那么最后字母P就是203MHz,B就是110MHz,目前南京市場上LG好像還沒有推出過180MHz的產品 |
| 飛利浦 |
107T5/107B5/107P4/107D4 |
飛利浦的就比較簡單了,17英寸中P字母表示203MHz,D和B代表175MHz,其他字母為110MHz |
市場有很多型號都包含770、786、796這三個數字,實際上它們代表的意思是“17英寸的顯示器擁有XX行頻”,那么770就是一款擁有最大行頻為70KHz的顯示器,帶寬為110MHz,以此類推,后兩者的帶寬為180MHz和203MHz。而美格的810FD就代表了“19英寸的純平特麗瓏顯示器,擁有110KHz的行頻,也就是230MHz的帶寬”。
最后看功能的時候,那就各見長短了,比如說夢想家796 M2 500就代表了“17英寸擁有500流明高亮度顯示的鉆石瓏M2管顯示器,帶寬為203MHz”。還有一般末尾帶有H字母的顯示器基本上都有高亮顯示功能,不過只要抓住以上三點,基本上就可以從型號上了解顯示器的基本情況了。
那么來試一下這個:LG 772EH+
答案應該是“17英寸擁有72KHz最大行頻(203MHz帶寬)的視覺純平顯示器,而且擁有高亮功能”。呵呵,你一定能夠看到顯示器的型號,就能夠說出所以然的。
如果您對“帶寬”和“行頻”概念不清,請看下面的資料:
1.帶寬:是顯示器非常重要的一個參數,能夠決定顯示器性能的好壞。所謂帶寬是顯示器視頻放大器通頻帶寬度的簡稱,一個電路的帶寬實際上是反映該電路對輸入信號的響應速度。帶寬越寬,慣性越小,響應速度越快,允許通過的信號頻率越高,信號失真越小,它反映了顯示器的解像能力。該數字越大越好。
2.如何計算帶寬:我們用r(x)表示每條水平掃描線上的圖素個數;r(y)表示每幀畫面的水平掃描線數;V表示每秒鐘畫面的刷新率;B就表示帶寬。理論上,帶寬的計算公式是:B = r(x)×r(y)×V×1.3 (由于信號在掃描邊緣的衰減,圖像的清晰,實際上電子束水平掃描的圖素的個數和行掃描頻率均要比理論值要高一些,所以計算公式中加了一個1.3的參數)如果沒有這個參數,也許帶寬真的可以成為衡量顯示器指標的最重要參數,但就是因為不同的廠商對這個參數的計算方法不同,導致了現在出現了相同指標的顯示器,帶寬卻不同的怪現像。比如一臺行頻是86KHZ的準專業級的17寸顯示器,它的帶寬可以說是五花八門,135,147,150,160,165,175.5,176,180...試問它們有什么區別呢。再比如一臺行頻110左右的21寸顯示器,不同廠商的帶寬計算更是相差甚遠,有230,243,300,328,340....當一個參數由于計算方法不同而沒有一定的標準,它就會失去原有的意義,帶寬已經在很多場合無法成為衡量顯示器指標的標準。這是不爭的事實。
3.行頻:上面多次提到的行頻,也是衡量顯示器顯示能力的重要參數之一。它在專業領域被越來越多的人重視。什么是行頻呢:行頻又稱為“水平掃描頻率”指電子槍每秒在熒光屏上掃描過的水平線數量,等于“垂直分辨率x場頻”(畫面刷新次數)。顯而易見,行頻是一個綜合分辨率和場的參數,它越大就意味著顯示器可以提供的分辨率越高,穩定性越好。以Windows應用來看,我們至少需要800x600的分辨率,和85Hz的場頻,因此顯示器的行頻至少應為“600x85=51KHz”。(注意場頻的單位是KHz,千赫)由于行頻的計算相對簡單,我們可以得到相對唯一的具體數值,至少不會像帶寬差得那么離譜。我們可以注意一下各廠商提供數據資料,行頻幾乎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他們對于行頻這個參數一般都標稱得比較實在,沒有過多的水份。而且我們在查看一些國外顯示器廠商網站的資料時發現,有很多廠商沒有帶寬這一項數據,而行頻是必不可少。因此我們覺得行頻更能公正在體現一臺顯示器的指標高低,顯示能力的大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