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30日,由陜西省土木建筑學會智能建筑與智慧城市專業委員會、陜西省土木建筑學會建筑電氣專業委員會、陜西省建筑電氣技術情報網及千家智客聯合主辦的“2025年雙碳戰略背景下電氣與智能化新技術發展論壇暨第二十六屆中國國際建筑智能化峰會(CIBIS峰會)西安站”,在西安萬麗酒店成功舉辦。
本屆峰會以“碳索新機·筑AI未來”為主題,作為本屆活動的第二站,西安站聚焦“雙碳戰略”與“AI智造”的深度融合,圍繞綠色建筑、能源管理、AI賦能、智慧運維、智能控制與建筑改造等前沿議題展開深入探討。來自設計院、科研院所、系統集成商及行業知名品牌的專家與企業代表齊聚古都,共話建筑智能化產業的創新方向與未來機遇。

出席本次峰會的嘉賓包括陜西省土木建筑學會智能建筑與智慧城市專業委員會主任馮志文、陜西省土木建筑學會智能建筑與智慧城市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張海濤、長安大學能電學院電氣系主任李艷波教授、長安大學能源與電氣工程學院電氣系副教授劉義艷、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設計研究總院總工辦副主任何欣榮、西安水務集團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電氣總工王睿、千家智客創始人向忠宏,以及來自同方泰德、ENJOYLink歡聯、霍尼韋爾、普天天紀、大唐電信、萊訊通信、保瑞自控、Carrier、諾森斯等行業品牌代表。
成都站、西安站已經圓滿結束,接下來峰會還將在北京(11月18日)、上海(11月20日)和廣州(12月11日)等地舉辦。
在開幕致辭中,陜西省土木建筑學會智能建筑與智慧城市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張海濤強調,當前建筑電氣與智能化行業正處于結構性轉型的關鍵階段。在“雙碳”目標與人工智能技術的共同推動下,行業正由傳統設備集成向以能效管理、碳足跡追蹤和智慧運維為核心的新型系統架構轉變。建筑作為碳排放的重要領域,其綠色化、數字化融合已成為實現“雙碳”目標的必然方向。隨著城市建設由增量開發轉向存量更新,電氣與智能化系統也需從單一控制走向支撐建筑全生命周期低碳運行的智慧化平臺。

陜西省土木建筑學會智能建筑與智慧城市專業委員會秘書長 張海濤
他進一步指出,AI技術正重塑建筑能源管理、環境調控與設備運行邏輯,使建筑從“耗能單元”邁向具備能源優化能力的“城市細胞”。面對機遇與挑戰并存的變革,行業需在系統重構、標準建設與模式創新上協同發力。西安作為西部科技與產業重鎮,在智能建造、城市更新及能源協同等領域具備示范意義。他呼吁各方加強技術協作與場景共創,共建契合“雙碳”目標與AI浪潮的下一代建筑智能化體系。
圍繞《高速公路自洽能源系統高能效高彈性評估技術》這一主題,長安大學能電學院電氣系主任李艷波教授在分享中剖析道,全球氣候變化與能源危機的加劇,使交通領域的減碳與清潔化轉型成為大勢所趨。我國交通運輸業碳排放量居全球前列,而高速公路沿線分布廣泛、具備豐富的光伏、風能等可再生能源條件,這為構建“交通+新能源”融合體系、推動綠色低碳轉型提供了重要契機。李艷波教授表示,高速公路自洽能源系統的核心目標,是通過清潔能源的高效利用與系統協同優化,為現代交通提供安全、低碳、可持續的能源保障。這一體系不僅是未來智慧交通與能源融合發展的關鍵方向,也將成為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支撐。

長安大學能電學院電氣系主任 李艷波 教授
在技術層面,李艷波教授團隊圍繞“高能效”與“高彈性”兩大核心維度,建立了涵蓋能源性、經濟性與可靠性的綜合評估模型,并采用組合賦權-TOPSIS方法對不同系統方案進行量化評價。針對極端天氣等“小概率高風險”事件,提出基于彈性電網理念的評估框架,構建極端氣候模型與彈性指標體系,并通過仿真驗證和移動電源車調度優化模型,顯著提升微電網的抗災與快速恢復能力。他強調,該研究成果為高速公路能源系統的規劃與建設提供了可行的技術路徑,也為交通能源的綠色低碳轉型提供了新的思路與實踐參考。
在《賦能樓宇智慧升級:Techcon控制器嵌入式組態升級與邊緣計算應用》的主題演講中,同方泰德產品總監何深介紹,Techcon控制器自上世紀80年代深耕建筑智能控制領域,經過多年技術積累,已形成從硬件、軟件到開發工具和生產體系的全國產化解決方案。新一代 Neosys物聯網控制器 以自主可控為核心,實現主控模塊90%的國產化率,并通過多項國際認證,在性能穩定性與安全性方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控制器采用 全IP架構設計,支持插接式雙網口菊花鏈連接及多類型I/O模塊,具備高可靠性和強抗干擾能力,制造品質符合歐盟標準,已廣泛應用于園區、醫院、教育及大型場館等場景。

同方泰德 產品總監 何深
在樓宇智能化升級方面,Neosys控制器通過 “嵌入式組態+圖形化編程” 實現輕量化、一體化管理,用戶無需額外軟件即可完成配置、采集、編程與監控,大幅提升項目實施與運維效率。同時結合數字孿生與邊緣計算,系統可在控制層實現設備模型嵌入與仿真,對運行數據進行實時分析與故障診斷,特別是在軟故障識別與能耗優化方面表現突出,為樓宇智能化管理和節能運營提供了強大支撐。
針對存量建筑改造議題,霍尼韋爾資深產品經理蘇蕊在《存量建筑輕裝升級——Optimizer系列樓宇自控系統》的分享中談到,我國約有300萬棟存量建筑亟待智能化改造,但普遍面臨拆改難、兼容性差、溝通復雜及數據安全等痛點。針對這一現狀,霍尼韋爾推出新一代 Optimizer增強版樓宇自控系統,以“安全、開放、合規、強大、易用”為核心理念,幫助用戶在無需大規模拆改的前提下實現系統升級與智能提升。該系統基于 Niagara平臺 無縫部署,支持多系統一體化集成,兼具高可靠性與高安全性,為老舊樓宇改造提供了兼容與穩定并重的解決方案。

霍尼韋爾 資深產品經理 蘇蕊
蘇蕊表示,霍尼韋爾控制器具備獨立隔離千兆端口、內嵌交換機及線纜診斷功能,保障通信高效與數據安全;工業級設計確保系統在復雜環境下依然穩定運行。配合 Optimizer Supervisor云端安全連接,可實現無插件遠程管理,顯著降低部署與運維成本。通過“降本、提效、安全、增值”四重價值,Optimizer系列將傳統樓宇改造的“拆改難題”轉化為“升級機遇”,為存量建筑的智能化與低碳化轉型提供了輕量、高效的解決方案。
就人才培養話題,長安大學能源與電氣工程學院副教授劉義艷在《新基建時代的建筑智能化人才培養與行業創新路徑》主題演講中提出,隨著新基建與綠色低碳轉型的深入推進,建筑電氣與智能化正加速融合,但行業人才培養仍存在教育內容滯后、實踐不足、學科割裂等問題,難以滿足產業發展的新需求。

長安大學能源與電氣工程學院電氣系 副教授 劉義艷
她提出,應以“前沿知識體系、實踐能力培養、價值觀塑造”三位一體的工程教育理念為核心,構建“新知—實踐—融合”培養路徑,全面對接BIM、5G、F5G等新基建技術,強化案例教學與跨學科融合,培養具備創新與工程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劉義艷還介紹了新教材《建筑供配電與照明技術》、《智能建筑信息設施系統》的建設成果,內容緊貼行業標準,推動課程體系更新,并融入課程思政,強化學生的社會責任與工程素養。她強調,系統性的人才培養創新,將成為推動建筑智能化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支撐。
在探討《建筑智能化新時代破局探索——零碳技術應用》時,保瑞自控市場宣傳部經理吳浩森指出,建筑行業正從“高杠桿、高周轉”向“低增速、高質量”發展轉型,智能化的關鍵突破口在于推動零碳建筑落地與存量建筑綠色改造。以蘇州保控電子科技辦公樓為例,該項目作為低質園區建筑零碳微更新的典型,通過能源結構優化、綠色建材替換、設備能耗管理及碳足跡追蹤,空間碳排降幅達100%的顯著成效,為低碳改造探索出兼顧實用性與經濟性的可行路徑。

保瑞自控 市場宣傳部經理 吳浩森
他進一步介紹,項目從被動式建筑設計、增程式暖通空調、主動式能源調度到物聯自控運維四個方面構建系統化零碳體系。通過柔性能源調節、光伏消納與自適應運維等智能手段,既保障了舒適的室內環境,又顯著提升能效水平。整個項目覆蓋設計、施工、系統優化與精細化運維全流程,形成可復制推廣的既有建筑零碳改造模式,為行業提供了“智慧+低碳”融合發展的現實樣本與創新參考。
關于《綠色建筑技術規模化應用:創新與實踐》,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設計研究總院總工辦副主任何欣榮在分享中闡述,綠色建筑的發展應結合區域氣候、能源資源與建筑類型特征,推動技術體系與建筑實際的深度融合。以西安高校食堂項目為例,針對當地冷熱負荷波動大、能耗集中的問題,項目采用空氣源熱泵替代傳統市政供熱系統,引入光伏發電驅動,并結合裝配式鋼結構與高性能外圍護體系,實現節能與舒適并重。通過建筑電氣化與智能化運維手段,項目成功打造出綠色建筑二星級示范工程,為高校及公共建筑領域的低碳化改造提供了實踐樣本。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設計研究總院總工辦副主任 何欣榮
在老舊小區改造方面,項目以綠色、低碳、宜居為核心目標,重點升級供熱系統,融合地源熱泵與太陽能照明技術,優化無障礙設計并融入海綿城市理念,全面提升建筑性能與社區環境品質。通過系統化節能改造與生態優化,顯著改善了居民舒適度與能源使用效率,成功打造綠色建筑一星級示范社區。何欣榮強調,未來綠色建筑將持續深化太陽能被動通風、相變儲能、光伏光熱一體化及建筑群能源優化控制等創新研究,助力行業邁向智能化、系統化的低碳發展階段。
回顧國產布線發展歷程,普天天紀光事業部總經理周陽在《從普天到天紀,看國產布線發展來時路》主題演講中提到,普天天紀深耕建筑與數據中心綜合布線領域,依托普天六十余年的通信制造經驗,自1997年推出首套國產五類布線系統以來,持續推動技術自主化與產品升級。目前已形成覆蓋6類、超6類、8類等全系列產品矩陣,廣泛應用于數據中心、智能建筑及工業制造等領域。面對AI、5G和物聯網帶來的高速與低延時需求,天紀光纖布線方案以高密度、低干擾、可擴展為核心優勢,實現從10G到1.6T的高效傳輸,為智算網絡提供高性能互聯支撐。

普天天紀 光事業部總經理 周陽
周陽介紹,針對AI數據中心對帶寬、時延及能耗的新要求,普天天紀正加速推進400G/800G/1.6T多模光纖技術落地,全面采用國產MPO連接器與高精度APC光纖組件,構建高可靠光互聯系統。同時推出SmartelViewⅡ智能布線系統,通過“電子標簽+IP化管理”實現資源可視化與智能維護,并結合微模塊機房、液冷系統、屏蔽機柜等解決方案,構建從物理層到系統層的全棧國產化能力。普天天紀正以自主創新與智能化升級,助力AI時代數據與算力基礎設施的高質量建設。
在介紹《開利樓宇及數字化解決方案》時,Carrier開利暖通空調西區/北區樓宇自控銷售經理楊富榮表示,開利正以智能控制與數字化技術為核心驅動力,助力樓宇實現全生命周期的高效管理與可持續運營。其智能建筑管理系統基于開放式架構,可與多種系統與傳感器無縫集成,通過實時數據采集與智能分析,為建筑運營提供可視化、可操作的優化策略,并以國際健康與能效標準為對標,全面提升樓宇的健康、安全與可持續水平。

Carrier開利 暖通空調西區/北區樓宇自控銷售經理 楊富榮
楊富榮介紹,開利依托豐富的行業經驗,構建了涵蓋暖通空調系統、變風量末端系統及智能控制模塊的整體解決方案。通過人工智能算法與數字化分析平臺,系統能夠實現負荷預測、能耗優化及群控策略調整,在保障舒適環境的同時有效降低能耗與碳排放。基于統一的智能管理體系,實現從設計、施工到運維的全流程協同,助力企業以“智能化+綠色低碳”的路徑加速樓宇智慧化轉型。
聚焦酒店節能領域,諾森斯總經理陶新民在《智慧酒店全調光調色方案及節能降耗探索》主題演講中分析,酒店能源消耗中電力占比約65%,客房區域能耗最高,夏季空調系統能耗甚至超過總能耗的一半。一些酒店還存在夜間能耗異常、照明及空調設備長時間運行等問題,主要原因包括住客節能意識不足、運維管理不完善及設備老化。他強調,節能降耗需從“智能化管理”和“系統性優化”兩方面入手,對高耗能環節進行全面改造。

諾森斯 總經理 陶新民
為應對行業痛點,諾森斯提出智慧酒店全調光調色與空調智能管理解決方案。智能調光系統可隨場景自適應調節亮度和色溫,減少60%-70%待機能耗,每年節省電費約12萬至15萬元;空調智能控制系統通過分區與動態調節優化運行策略,顯著提升能效。結合LED免驅動技術、“無頻閃+無極”光控設計及多品牌兼容方案,諾森斯智慧酒店管理平臺實現多協議互聯與開放定制,為酒店打造安全、節能、舒適的智慧運行體系。
最后,圓桌論壇環節,在千家智客創始人向忠宏主持下,來自長安大學能電學院電氣系主任李艷波教授、能源與電氣工程學院副教授劉義艷、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設計研究總院總工辦副主任何欣榮,以及西安水務集團規劃設計研究院電氣總工王睿等嘉賓共同就“新周期下的建筑智能化變革”話題進行互動交流。嘉賓們從存量建筑改造的價值出發,探討了如何通過系統化策略和技術創新提升改造效果,并結合實際案例分享了智能化在綠色建筑和能源管理中的應用經驗。

同時,大家分析了行業在市場周期波動下的挑戰與應對策略,討論了AI、大數據和物聯網技術在智慧運營和持續服務中的落地路徑。本次圓桌論壇交流內容聚焦智慧升級、綠色低碳與創新實踐,為建筑智能化行業在存量改造和可持續發展中探索新模式提供了寶貴參考。
CIBIS建筑智能化峰會不僅匯聚了行業精英,提供了深度交流智能化技術與實踐經驗的機會,同時也是新產品與創新技術集中展示的重要平臺。同方泰德、ENJOYLink歡聯、霍尼韋爾、大唐電信、萊訊通信、諾森斯等各大知名企業展示了過去一年在智能建筑領域的最新成果與解決方案。
作為國內建筑智能化領域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專業盛會,CIBIS峰會始終專注于打造產業、學術與技術深度融合的高端交流平臺。繼成都站、西安站圓滿舉辦后,峰會將繼續走進北京(11月18日)、上海(11月20日)及廣州(12月11日),圍繞AI賦能、低碳轉型、智算中心與存量改造等前沿議題,持續為行業注入創新思維與實踐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