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業化瓶頸破局:熱復合轉印工藝重塑量產邏輯
蜂巢能源自主研發的“電解質熱復合轉印工藝”,以材料革新與工藝創新雙輪驅動,成功攻克半固態電池量產難題。該工藝通過“極性變換膠液”與“仿形梯度熱壓技術”兩大核心突破,將電解質層轉移率從行業普遍約20%提升至95%以上,實現對極片的納米級防護。與傳統正極涂覆技術相比,該方案不僅避免能量密度損失,更實現與現有產線100%兼容,無需數千萬產線改造投資,成為行業成本最低、落地最快的半固態量產路徑。目前,該產線加工精度提升50%,HIPOT良率提升10%,壓差不良率降低6%,為規;桓兜於▓詫嵒A。

場景化應用落地:高端電動與低空經濟雙輪驅動
蜂巢能源半固態電池首批產品定位于高端新能源乘用車與低空飛行器(eVTOL)市場。其第一代半固態電池,2025年11月實現小批量投產,適配歐洲豪華品牌電動車型,2026年年底實現大批量裝車;第二代能量密度360Wh/kg,已交付低空飛行公司準備首航試飛;第三代400Wh/kg,預計2026年完成A樣、B樣開發。在性能層面,該電芯在保持與液態電池相當能量密度的同時,實現100%不熱蔓延、安全性能提升50%,循環壽命達1400次(80% SOH),精準匹配高端場景對安全與耐久性的嚴苛需求。蜂巢能源以“半固態橋頭堡”策略,率先在高附加值領域建立商業化范本,為全固態技術迭代積累市場反饋與制造經驗。
技術生態協同:從液態基本盤到全固態終局的戰略縱深
蜂巢能源的產業化突破,根植于其“深化當下、攻堅中期、突破未來”的三步走戰略。在鞏固液態電池基本盤的同時,其短刀飛疊平臺、熱復合疊片等核心技術為半固態/全固態研發鋪就通路。針對全固態電池,蜂巢已實現硫化物電解質、高鎳正極、金屬鋰負極等材料全棧自研,并依托疊片工藝解決固-固界面接觸難題。目前,其20Ah全固態樣品能量密度達380Wh/kg,循環超450次,計劃2028年推出500Wh/kg級全固態電芯。從半固態規;饺虘B攻關,蜂巢能源以開放式技術生態,推動中國固態電池新生態穩步構建。

蜂巢能源2.3GWh半固態產線的落地,不僅是工藝突破的勝利,更是產業化思維的成熟——在狂熱與泡沫中堅守技術務實,在長期主義中鋪就能源革新的階梯。隨著高端電動與低空經濟市場加速崛起,蜂巢能源以可量產、可盈利的半固態方案,為中國動力電池產業在全球新一輪技術競爭中,樹立了從追隨到領跑的新基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