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7月3日,在全球數字經濟大會《數字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創新論壇》上,北京北方算力智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北方算網)運營總監唐麗君發表了題為《激活一體化算力網的“北京新范式”—打造城市級AI基礎設施底座》的主旨演講,系統闡述了北京在構建面向未來的城市級智能算力基礎設施方面的戰略布局與關鍵進展。
唐麗君指出,隨著生成式AI技術的迅猛發展,中國智能算力規模預計在2025年將達到1037.3 EFLOPS,較2024年激增43%。AI正從“實驗室突破”邁向“產業躍遷”,而讓算力實現“可得、可用、可控”成為核心挑戰。
為響應國家數字經濟發展戰略及北京市相關部署,在北京市通信管理局、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指導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支持下,北方算網聯合工業和信息化部北京互聯網交換中心,共同聯建國內首個算力互聯互通平臺并建設運營北京市算力運行服務平臺。
四大底座協同發力,構建智能算力新生態
唐麗君詳細介紹了支撐北京AI新范式的四大核心底座:
在算力底座方面,依托算力互聯互通,運行服務,監管監控三平臺,完成城市級算力聚集,資源管理, 市域級智能高效算力調度。
在網絡底座方面,整合城域光纖,聯動多方通信資源,打造“首都1ms時延算力集群”,聯通“京津冀蒙5ms算力走廊”,實現區域高效聚合與一體化調度,提升跨園區、跨區域的智算調度效率,為模型與數據的遠程調用提供強力保障。
在數據底座方面,推動可信數據治理與共享,搭建涵蓋政務、醫療、教育等多源異構數據的安全流通體系,實現數據“可用不可見”,以數據之“通”支撐AI之“用”。
在模型底座方面,構建全棧AI工程體系,提供模型訓練、調優、評測、部署與治理一站式能力,助力高校、企業與開發者將AI快速應用于教學、制造、城市治理等典型場景中。
從“有算力”到“用好算力”,生態協同是關鍵
唐麗君強調,AI深入千行百業的前提是算力基礎設施的協同可用。當前AI產業的發展正從“拼規模”轉向“建生態”,核心在于促進不同模型、數據、算法與應用之間的深度融合。這要求算力平臺從單純的資源提供者,轉變為生態鏈接者與價值放大器。“答案不在于‘技術的堆砌’,而是‘平臺的聯通’。”她表示,只有打通“算力+數據+模型+應用”的鏈條,城市的AI基座才能實現從資源到能力、從能力到價值的躍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