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藝”與Siri是當今兩大主流語音助手,按照時間順序,Siri推出時間更早。但令國人印象最深的,應該是當時Siri操著一口尷尬的“塑料普通話”,感覺像是一個字一個字往外蹦,早期Siri也難以區分媽、麻、馬、罵四個音調。而如今Siri普通話標準了不少,對語義的理解也有顯著提升。
再來說下“小藝”,2017年華為為首款NPU芯片麒麟970預熱時,發布了“小藝”華為語音助手功能。如今借助自研多NPU芯片麒麟990的賦能,通過強大AI能力為語音助手增添了“無窮智慧”。在EMUI10中“小藝”首次帶來了“連續對話”與“插嘴打斷”等功能,極大提升了用戶使用的便利性。
先來“調戲”一下“小藝”:

華為語音助手的喚醒方式是連續喊兩聲“小藝 小藝”。當用戶心情郁悶的時候,可以讓它講一個笑話,如果不好笑,可以直接讓它換過,中途無需重新喊“小藝 小藝”。當聽完喜歡的笑話心情變好了,直接喊出“別說了”就可以終止語音助手。因此華為語音助手支持“隨時打斷”和“隨時終止”功能,完成上述操作只需3步。

Siri的喚醒方式是喊“嘿Siri”。同樣讓它講一個笑話,當用戶想換一個笑話時,會發現Siri在播報時無法直接打斷。用戶必須等它播報完重新喚醒、或者在它播報時手動去點Siri才能讓它播報另一個。也就是說,Siri不支持“隨時打斷”和“隨時終止”。

當用戶詢問“小藝”明天的天氣時,只要第一次給出了“地點信息”(比如武漢),那么再次詢問“后天天氣”時,就無需重新說地點。當得知明天天氣良好時,可以直接讓小藝撥通朋友電話,約好明天一起逛街。因此華為語音助手支持“上下文關聯”和“跨場景打斷”。
再來試試Siri,它同樣支持“上下文關聯”,只要第一次說出地點信息,就可以連續詢問明天與后天的天氣信息。但遺憾的是,Siri并不支持“跨場景打斷”,想要打電話?必須重新喊出“嘿Siri”后、再說出自己的跨場景需求,略顯繁瑣。

再繼續華為上一個步驟往下測試,相信很多人的通訊錄里都存著朋友的“小名”,比如“雯雯”、“薇薇”、“樂樂”等,這容易導致用戶產生“拖音”的語調。但令人驚喜的是,華為語音助手支持拖音識別,能夠準確識別用戶的吐字發音,隨即撥通指定號碼,實現“快速響應”。這在許多緊急場合下非常重要,比如出現火情隱患時,可以立刻撥打119火警。

比較欣慰的是,Siri同樣也支持拖音識別,可以快速尋找到指定聯系人的號碼。當聯系人只有一個號碼時可以直接撥通,當出現多個號碼時,也可以說出“第二個”這樣的關鍵信息,實現“快速響應”。

總結一下吧,從智慧語音的體驗層面,顯然華為“小藝”更聰明一些。它可以隨時打斷、隨時終止,就像朋友與朋友之間的對話那樣順暢;還支持上下文關聯與跨場景打斷,可以在不同的應用場景下實現無縫流轉與疾速切換;同時華為語音助手支持拖音和快速響應,總體感受就是“一次喚醒,自然流暢”。而Siri不支持“隨時打斷”、“隨時終止”和“跨場景打斷”三大功能,需要“多次喚醒,被動應答”,在使用連貫性上不及華為語音助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