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的年剛剛過去,平地一聲驚雷起,多年未曾發生的互聯網大戰悄然彌漫逐漸發酵,最終演變成一場互聯網教育領域熱鬧非凡的行業辯論,不僅彼此間口誅筆伐,大量的自媒體人和行業觀察者也加入其中,有些是為站隊,有些是為了行業的整體發展著想,雖然觀點紛亂,但不影響讓我們重溫到目前為止的來龍去脈,在這場迅速升溫的行業“大戰”中,串聯起蛛絲馬跡摸清互聯網教育的前方之路。
事件起因于一篇第三方視角的《誰在阻止巧口英語們前行》,這篇文章突然出現在各大網絡媒體及新媒體平臺上,一經出現立刻得到大量轉載及曝光,文中的觀點鮮明,將大量一線教育企業及平臺進行了完整梳理:第一代的新東方及好未來是傳統班課模式的產物代表,第二梯隊存在精睿教育及瑞思英語,他們都屬于勞動密集型的原始形態;第二代的VIPKID及51Talk是外教搬運模式的產物代表,第二梯隊存在DaDa、vipJr及gogokid,他們都屬于簡單工具型的進階形態。而巧口英語、流利說及寶寶玩英語則屬于第三代教育形態。其中重點說明了巧口英語的AI移動學習+巧口語吧線下過關+北美外教在線翻轉課堂的三板斧,是將第一代、第二代及第三代進行了閉環整合。緊隨其后的是《新東方 VS VIPKID VS 巧口英語,誰能解決聾啞現狀?》中表示, VIPKID雖然對新東方造成一定影響,但自身獲客成本高昂,因效果導致的續費率普遍較低問題依然嚴重,此外表明第二代教育模式依然沒有改變聾啞英語的現狀。

《其他少兒英語機構造成的聾啞大病,巧口英語來收拾?》一文則將第一代模式及第二代模式造成的聾啞英語問題全面推給寶寶玩英語、巧口英語及流利說來解決,但標題中直接提到了巧口英語顯然有針對之嫌。《VIPKID是行業領頭羊 巧口英語們且行且珍惜》直接提出VIPKID通過市場證明了自身的產品實力,豐富的資源,優質的外教,技術的迭代都將是VIPKID在教育領域強大的壁壘,僅僅是VIPKID掌握的資源對接能力及教育鏈接能力,就不是寶寶說英語、巧口英語能夠實現的。《DaDa、VIPKID、巧口英語,哪個更適合孩子學英語》則充分體現出DaDa也坐不住了,在文中沒被重點分析過的DaDa,在此文中以 “專屬外教”的優勢對標VIPKID的“不想深談的復購率”。
同時對第三代教育形態進行了否定,提到“不足以對VIPKID及DaDa任何一家構成威脅,反而DaDa及VIPKID的龐大市場推廣預算搶占了市場先機。而DaDa的專屬外教模式,又勝VIPKID一籌,因此,“天下”屬誰還用思考?而寶寶玩英語及流利說所處的市場并非是少兒英語,與DaDa不在一個層面,更不在一個水平上”。《新東方、VIPKID、巧口英語,誰才能獨秀?》及《從新東方、VIPKID、gogokid以及巧口英語等平臺看AI教育現狀 》又將話題重新撤回聾啞英語問題,并寄希望于第三代教育形態,其中重點提到了一個目前在網絡內被廣泛討論的問題,即第一代及第二代的“Repeat after me”模式,孩子們在學習場景下還能夠模仿,但脫離場景后,到了真正該用之時,則聽也聽不懂,說也說不出,原因是當時學習時沒有對學習質量和學習過程進行監控。而這種監控如果由人工來做,如外教或本土老師,對于家長則是極度昂貴的,對于平臺則是效率低下的,如此產生的是低價值,如果以上這一切由AI系統完成,再由老師來做針對性的指導及擴展,那么老師體現的才是高價值,孩子得到的才是高效率。因此結論是,第三代教育模式對于聽與說的培養更加重視,且更能解決聾啞英語問題,但AI不可完全代替人工,AI在現階段最好的作用是做勞動密集型的工作,而價值提升的工作由人工完成,此篇結論是:讓眾多平臺“降降溫”,謹慎、理性的修煉內功,重新審視自我,回歸教育本質,心系教育的初心。


《巨大市場規模下,巧口英語模式被資本市場看好》、《少兒英語領域新趨勢成浪潮,巧口英語第三代AI+教育更受資本追捧》及《多家風投頻繁接觸巧口英語,欲搶占AI教育山頭?》則著重體現了近期巧口英語作為第三代教育模式的代表被資本界的青睞,因英語流利說已上市,而寶寶玩英語近期才融過資,而巧口英語一直在依靠自身的自我造血能力發展,所以會是資本方首要關注和搶占的對象,也是巧口英語得以迅速規模化的道路。《行業透視:巧口英語加盟模式生存啟示錄》則從行業本質層面對小到加盟者大到巧口模式進行了分析,并對盈利模式進行了較為細致的分析,但此篇與本次事件關聯性不大,各位看官可作為額外補充。
以上是我們從紛繁雜亂的無數報道中整理的重點部分,此外還有大量觀點充斥在網絡中,我們不再做重點分析。整場辯論從開始到現在,大量的目光最終集中在VIPKID與巧口英語身上,這也是我們起這個標題的目的,原因實際也很好理解,新東方的傳統班課模式已然逐漸逝去,而VIPKID與巧口英語分別作為第二代教育模式及第三代教育模式的代表,最終呈現在了最大的舞臺共舞。
提到教育,就不得不提到政策。政策監管層面也是教育行業近來被提及較多的話題,2018年2月,教育部等四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2018年教培行業整頓大戲正式拉開帷幕。其中,辦學資質、教師資質、預收費三個月、嚴查公辦校老師兼職、確保消防安全、檢查課程大綱等規定,成為教育機構嚴卡嚴打的核心點。在線教育方面,尤其是涉及到線上所特有的進公校、隱私安全、信息安全等問題,打擊力度同樣不容小覷。政策的出臺對在線教育影響不小,尤其是對現金流極為依賴的一些平臺。除此之外更值得注意的一點是,盡管不少學習類APP莊嚴宣誓要做公立教育的有益補充,但仍有諸如互動作業這樣的APP,在被打擊之后轉戰微信公眾號,繼續以惡俗內容大行其道。我們想表達的是,以上少兒英語領域的選手們絕不可如此,要真正做到順應政策才能享受到最大紅利,政策的收緊及監管從來都不是壞事,無論從中期還是長期看,都是對行業做出的最好的規范,只有規范后的市場才可持續發展。政策法規的進一步完善對行業的影響會延續到2019年,但對于優質的教育產品來說,機會依然很多。

縱觀我國教育發展歷史,從粉筆黑板到PPT黑板相結合,再到線上視頻教育,現在發展到智能教育,教培方法一直不斷隨著科技的發展而進步。近兩年,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互聯網、AI科技不斷進步,AI與教育的結合已經成了教育行業發展的必然。而在此大背景下,行業辯論是格局調整還是行業震蕩,我們認為都不重要,我們只要保持關注即可,但只要教育行業存在并發展一天,行業的不同聲音就會存在一天,求同存異也許反而是行業共同探索的捷徑之路。
互聯網教育行業說大也大,說小也小,良幣和劣幣同時存在,在一日千里的百舸爭流中也的確存在泥沙俱下,但市場的公正會帶來最終答案,消費者從來都不是傻瓜。這開門紅的2019年,也許真的會是目前為止教育行業最熱鬧的一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