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教育,在試水中呈多樣化涌現
學生和家長主要關注的是學習成績的有效提升、減負學習;老師和學校期待的則是更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和更高的升學率。
針對師生雙方教與學的需求,不少企業嗅到了“AI+教育”的創造力,紛紛試水人工智能,期間涌現了不少教育產品。從語言類口語考試、智能閱卷到自適應學習,表情識別、虛擬學習助手再到專家系統等,如今已經覆蓋“學、練、改、測、評”全產業鏈條。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之下,各方都在不斷推出個性化、智能化的產品,期待成為行業的獨角獸。
所以,到底“AI+教育”未來會發展成什么樣,尚無定論,但可以肯定的是,AI加持下的教育還會帶來更多可能性。

一“臺”一“鏡”,重新定義學習路徑
OKAY智慧教育創始人、CEO賈云海在最新應用成果發布會上,基于3年學習數據,提出了“OKAY觀象臺”和“OKAY魔鏡”兩個概念,賦予了“AI+教育”新的定義。


OKAY智慧教育創始人、CEO賈云海講解OKAY觀象臺與OKAY魔鏡
所謂“OKAY觀象臺”負責的是群體大數據,就是大量的同學在后臺學習做題所產生的數據。OKAY觀象臺將他們學習過程中的易錯點、難點、熱點等數據挖掘出來,并以標簽化、模型化的形式呈現,簡單易學的知識點孩子沒必要再學。而這些數據沉淀下來以后,OKAY觀象臺會把大部分人易錯的這些知識點推給孩子。它的現實意義就在于,篩易擇難,了解大部分人的難點。
“OKAY魔鏡”負責的是個體的小數據,是使用者自己的數據。學生可以清楚的看到自己掌握了哪些知識點,哪些知識點是高頻易錯的,錯誤問題的癥結出在哪兒,然后對癥下藥,攻克難點。它的現實意義就在于,如果OKAY觀象臺顯示了大部分人不會的九個知識點,OKAY魔鏡則會針對性的顯示只有你不會的那三個。
如今,每個學生的起點不一樣,在某一科目中遇到的困難不一樣,需要的輔助和輔導也不一樣。OKAY觀象臺和OKAY魔鏡共同搭臺唱戲,老師能夠更清楚地了解學生的短板和長處、遇到的困難、現在的進度,更有針對性地進行個性化教授。學生也可以不再徘徊于書山題海疑無路,而是聚焦于自身的學習數據,規劃最優學習路徑,少走彎路,學習中的難題自然柳暗花明。
從理論到實踐,看得見的改變
2015—2018,OKAY智慧教育3年常態化應用已覆蓋1000余所學校,惠及30余萬用戶,推動實現了從B端(教師和學校、教輔機構)到C端(學生、家長)的過渡。OKAY智慧教育在7月27日召開的發布會上首次公布了應用成果。
從2017年9月起,湖北利川思源實驗學校開始應用OKAY智慧課堂;2018年中考,利川思源再創歷史新高。學校重點高中錄取人數占全市總錄取人數的1/5,遠超其他26所同類初級中學;本次中考580分以上的優秀學生人數與去年相比,增長195.7%。
在發布會現場,利川思源的李瑤老師還分享了自己的智慧教學心得。她說,利川思源是比較偏遠地區的學校,盡管學生們可以在網上查找名師名課,但是畢竟和既有的認知有所差距,難以真正為自己所用。但是在OKAY智慧課堂上,學生們可以在學習中發現大家不會的,集中練習,進而通過自己的學情數據分析,找到自己不會的,老師也可以推送與學生實際水平相匹配的知識或習題。這樣不僅僅真正實現了千人千面的個性化教學,而且還讓優質教育資源向貧困地區傾斜,讓學生享受教育科技化的成果。

湖北省利川思源實驗學校李瑤老師
崔冰意同學作為OKAY學習機首批使用者之一,顯然很享受這一學習模式的改變。她在分享中提到,她不再覺得學習是件被動的苦差事,現在她會自覺篩查難易點,主動制定學習計劃,學習效率明顯提升,父母也省心了好多。

崔冰意同學談OKAY學習機
AI+教育乃趨勢所向,盡管不同企業在初期發展方向的探索中各有打法,但這次OKAY觀象臺和OKAY魔鏡的同臺出現,不失為一個新方向,激發更多的人基于現狀去創造無限可能。賈云海特別強調:“AI+教育”的重點不是要研發什么黑科技,解決學習者的學習問題、創造更公平的學習環境才是發展“AI+教育”最重要的價值與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