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周末記者 仇飛
不甘心吞下2.6億元罰單的苦果,沉寂許久的快播又搶了頭條。
6月21日,快播訴深圳市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著作權行政處罰糾紛一案在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二審開庭。
時間退回到兩年前。因認為深圳市快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快播)多次實施侵權行為,通過網絡向公眾傳播非授權的影視劇、綜藝類作品,且主觀故意明顯,2014年6月26日,深圳市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對快播開出了2.6億元的“天價罰單”。收到該行政處罰后,快播曾提起行政復議,但被廣東省版權局駁回。
快播隨后提起行政訴訟,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2014)深中法知行初字第2號行政判決,駁回快播公司的訴訟請求。快播不服一審判決,向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快播的“原罪”及產業(yè)鏈
庭審時,快播辯稱,沒有提供任何直接搜索或者鏈接、下載等服務,不構成侵權,不是侵權行為,其行為屬于技術中立性質,應當適用避風港原則。
對此,國家版權局2013年簽發(fā)的國版字【2013】19號《責令整改通知書》中曾指出,表面上,“快播”客戶端隨機抓取的是其他網站上的內容,實際上,快播未經權利人的許可和授權,在其開發(fā)和運營的視頻分享軟件及網站平臺上,通過直接提供、定向搜索、偽裝鏈接、深度鏈接等非法技術手段向公眾提供侵權作品的在線點播、下載和信息傳輸等服務。
深圳市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當庭提交的證據也顯示,快播為侵權網站站長提供“QVOD流媒體解決方案”“快播站小二教程—如何獲取快播會員推廣分成”等技術支持和培訓,教唆誘導相關個人網站實施侵權盜版,并形成產業(yè)鏈。
此外,快播曾在其搜索結果窗口標示視頻來源于優(yōu)酷、土豆、樂視等正規(guī)視頻網站,但實際點擊進入后都是其合作的盜版網站。優(yōu)酷、土豆、樂視等均出具證明文件,證明快播的搜索結果并非其網站端口,該端口系偽造的。
被樂視、優(yōu)酷、土豆等多家公司投訴
快播辯稱,深圳市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作出行政處罰的基礎不存在,認定自己擾亂市場經濟秩序、侵害公共利益是錯誤的,因為侵害公共利益是作出行政處罰的基礎,本案應當屬于民事侵權糾紛,沒有損害公共利益。
對此,深圳市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在庭審時指出,快播曾被樂視、優(yōu)酷、土豆、愛奇藝、搜狐和美國電影協(xié)會等多家視頻網站及權利人代表投訴,是因為快播侵害了公共利益,同時也侵害了以騰訊等廣大市場主體和權利人的合法權益,擾亂了文化產品市場的競爭秩序;快播所鏈接的侵權網站數量眾多且分散,就一般原則而言,向公眾傳播侵權作品構成不正當競爭,損害經濟秩序就是損害公共利益的具體表現。
據深圳南山區(qū)人民法院統(tǒng)計數據顯示,僅2014年1月至4月,快播公司就相繼成為80余宗侵權案件的被告。
內部郵件解密:快播制定多套應對權利人投訴
2013年12月27日,國家版權局對快播的侵權行為進行了定性,并對其危害程度進行了認定,處罰25萬元。但是,雖經國家版權局責令進行經營模式整改,快播仍頂風作案。
深圳市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向法院提交的一份證據顯示,快播在國家版權局責令的整改期內,通過改變網頁設計、暫時下線等方法應對監(jiān)管繼續(xù)侵權。
根據深圳市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調取的快播公司內部郵件,即2014年3月10日16:36,快播員工楊某發(fā)的主題為“版權問題處理細節(jié)”的郵件可知,快播在國家版權局責令的整改期內,制定了應對監(jiān)管繼續(xù)侵權的版權管理策略:
對PC端電視劇不處理,如果權利人投訴了則編輯去掉“其他來源”。電影搜索頁面,把“立即播放”變?yōu)?ldquo;立即觀看”,點擊進入內容詳情頁,展示相關視頻,但前三條為快播內容;
在電影內容詳情頁里快播還對來源進行了區(qū)分,有正版來源的保留“立即點播”,去掉“其他來源”,無正版來源的,把“立即播放”變?yōu)?ldquo;離線搜索”,增加一個“××搜索”(先設計,以后添加)。由此可見,快播通過改變網頁設計等手段掩蓋侵權的事實,并暗中推廣和傳播其侵權內容;
對于版權方投訴,快播也策劃了兩套方案,嚴格方案是采取現有方式下線兩周,寬松方式是要求權利人提供準確的要刪除的URL,快播拿到后把投訴的URL替換成新的URL,繼續(xù)實施侵權。如果權利人再投訴,按照嚴重級別,依次去掉相關視頻、去掉離線搜索、去掉360搜索,改為暫無播放資源。
法律政策讓版權保護加速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網絡視頻侵權案件數量急劇下降,2015年,全國各級法院審結的網絡視頻侵權案件為291件,占所有網絡版權侵權案件的18%,較2014年減少26%。
業(yè)內人士認為,快播被罰2.6億元一事對視頻產業(yè)產生了巨大影響,預示著中國網絡視頻盜版行業(yè)走向末路。
近年來,從視頻領域頻頻開展“劍網行動”,到刑法修正案(九)增加對“提供互聯(lián)網接入、服務器托管、網絡存儲、通訊傳輸等技術支持,或者提供廣告推廣、支付結算等幫助”的主體的處罰,監(jiān)管政策讓版權保護加速。
對于快播案,重慶大學法學院齊愛民教授表示,快播是否構成侵權,其關鍵點在于是否明知鏈接了侵權產品,在這一點上,法院判決認定,“快播對這些侵權網站進行主動采集、設鏈、編輯”,因此,快播侵權成立并不適用“避風港原則”。
“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一網民大國,中國網絡作品正在急速發(fā)展,侵權成為不可避免的一個不和諧的音符。如何正確制止侵權,是保護新產業(yè)發(fā)展與實現社會正義的最后堡壘,快播多次被提起訴訟指控侵權,涉及的作品之多,當事人之眾確實讓人震驚。”齊愛民認為,隨著對“技術中立”、技術創(chuàng)新和違法行為界限的判斷逐漸明晰,在相關立法、行政、司法部門積極引導下,網絡版權格局基本走出“野蠻生長”的無序狀態(tài),網絡版權市場正在走向理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