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索尼的利潤超過中國所有彩電企業的利潤總和,這深深刺痛了中國彩電企業,開始了長達二十年的反攻。經過多年激戰,彩電行業的利潤生態,隨著中國彩電品牌的崛起,業已發生了巨變。
專家認為,中國品牌能取得如此傲人的成績主要原因是擁有較強的供應鏈成本控制能力。數據監測顯示,我國智能電視、4K電視在全球滲透率最高,如今全球彩電凈利潤率最高的企業是中國海信,其凈利率能夠達到7%左右,高于日韓企業3個百分點左右。
在國內,隨著大量互聯網品牌來攻城掠地,原來單純以硬件贏利模式已經不復存在,這激發了中國彩電企業內部革新,在堅持硬件技術升級的同時,電視運營方面也大膽大量的引入互聯網應用,重塑產業生態鏈,更加關注用戶體驗。與互聯網品牌的融合和競爭加速了中國彩電企業的智能化轉型,使中國彩電一舉打敗日本品牌,迎來與韓國企業的正面對決,如在最關鍵的用戶數上,海信全球智能電視激活用戶數已突破1800萬,數據預測到2018年會進一步增長到4500萬。
從全球來看,中國彩電企業在產業鏈上下游加快布局,并取得了不凡成績。長期以來,我國彩電企業一直飽受“缺芯少屏”之痛,占整機價格七成的顯示屏核心技術幾乎壟斷在韓日企業手里。 2005年——2015年10年間,京東方、華星光電、中電熊貓等面板企業快速崛起, 2016年我國液晶面板自給率為預計將達到53.8%。另外在芯片領域,我國海思開發的電視芯片、集創北方開發的驅動芯片已經取得突破性進展。2015年年底前,海思智能電視SoC出貨已超過400萬片,打破晨星、聯發科等企業的高度壟斷。
隨著中國自主技術在彩電行業的實際應用,我國彩電企業也迎來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IHSDisplaysearch數據顯示,2015年位列全球前三位的彩電廠商分別是三星、LG、海信,這是中國彩電業首次憑單一品牌躋身全球前三。隨著全球份額的提升及國內市場的低迷,2015年中國彩電企業繼續加大海外布局,海信和創維都相繼開始收購歐美國際的知名彩電品牌。可以預見,2016年中國企業已經在海信的帶領下朝著全球彩電巨頭的目標邁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