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隊3小時看病3分鐘”,這樣簡單的一句話,突出中國醫療的需求以及患者的無奈。近日,浙江一互聯網醫院全面啟動的“線上院區”得這一世紀性醫患難題有了突破口,患者可以通過手機、Ipad、個人電腦等終端,無論身處何處,只要手指點點,就可以實現與專家名醫“面對面”遠程門診、預約檢查等。業內人士指出,隨著近兩年醫療app的興起,醫療O2O的嘗試,以及此類”線上院區”的啟動,已經證明了互聯網+醫療模型的正式落地。
互聯網平臺落地線下打破了傳統互聯網的傳統格局,按部就班的商業秩序將被改寫,企業也將面臨極大的競爭和挑戰。傳統醫療行業或許就是一下個面臨沖擊的市場。這一趨勢早前兩年就已有端倪,2014年BAT三大巨頭輪番引爆, 阿里通過支付寶作為支付入口切入移動醫療;去年,騰訊7000 萬美元戰略投資丁香園;而百度則是成立了dulife品牌,滲透至移動醫療。與此同時,不少類似小米、天鴿互動等互聯網新秀也摩拳擦掌,都想在互聯網轉型期占領市場。
盡管外有強敵,作為互聯網新秀的天鴿互動也看準了互聯網醫療領域的巨大潛力,去年便以巨資入股杭州希禾,準備在健康醫療領域的群雄割據戰中搶攻下一席之地。據了解,杭州希禾定位于移動互聯網健康信息服務,目前已為國內300余家醫療體檢機構提供疾病風險評估系統、健康跟蹤干預管理系統等產品。天鴿互動與杭州希禾的牽手,能有效地整合線下醫療健康服務資源,打通醫療健康O2O,讓更多用戶享受更方便快捷專業的醫療健康信息服務。
天鴿CEO傅政軍曾多次表示,投資杭州希禾是天鴿在健康醫療領域邁出的第一步,接下來會通過投資、兼并收購來建設一個完整的健康醫療生態圈。同時,傅政軍認為,未來互聯網醫療的生態格局可能會是“一全多垂”的局面,需要具有高黏性、高單價和高頻次的醫療服務模式,大而全的優勢將逐漸變小,到那時的廝殺將更加激烈。
由此可見,互聯網+醫療未來已經成為一個不可否認的趨勢。通過”互聯網+“的思維和模式深入民生領域,是改變長期以來看病難的積極探索,而這一改變將會開辟出一條”彎道超車“的捷徑。據研究報告顯示,互聯網和移動技術的應用每年可為中國節約1100至6100億健康費用支出,業內人士分析,將來包括BAT巨頭、小米、天鴿互動等互聯網公司或成為其中的砥柱中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