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羋月傳》的熱播讓它的原著小說和作者蔣勝男的關注度不斷攀高。但事實上,就像《羋月傳》不可能是一夜寫成的那樣,蔣勝男也是在文學創作的道路上上下求索,歷經多年才修成正果的。
12月10日晚,擁有《羋月傳》原著小說獨家電子版權的閱文集團邀請“《羋月傳》之母”蔣勝男走進上海大學,為上大學子舉行了一場精彩講座,帶著大家一同“走近羋月,走近戰國”。
寫羋月是一種必然
創作是孤獨、痛苦又快樂的事情;創作歷史小說更是一個黑洞,你去研究它,自己反而會被無窮無盡的史料所吞沒。但是,蔣勝男對歷史小說就是“上癮”。“寫歷史題材很過癮,要有很豐富的知識含量,還能促動內心需求,在寫作中完成自我修煉。”
從《鳳霸九天》、《鐵血胭脂》再到《羋月傳》,蔣勝男說:“寫歷史小說,大一統時代好寫些,分裂的時代難寫些。”不過,這并沒有讓她停下自我挑戰的步伐,“我之所以寫羋月,目的就是想寫春秋戰國。我要尋找一位主角,她不能太短命,她需要貫穿許多歷史事件。通過查閱史料,我了解到宣太后活了70多歲,執政40多年,她去世的時候,秦國已經有一統天下的勢頭和實力了。所以選擇羋月,是偶然也是必然。”
想要原汁原味的戰國
由原著改編的電視劇《羋月傳》全景式地呈現了宣太后從生到死的漫漫人生路。不過,也有人指出故事的情節過于拖沓,比如在楚宮中的篇幅太長。
對此,蔣勝男也闡述了自己的初衷,“現在的這個故事結構其實是最難寫的,也是最不熱鬧的,但它最能表達我想說的人和事。”蔣勝男認為,寫歷史作品就是一次與遠古能量場的對接,寫歷史不只是簡單的堆砌資料名目,而是要反映這個時期的文化含量。“我希望主人公出生后的第一次呼吸都帶著春秋戰國的味道。”
和《甄嬛傳》比沒有意義
同樣是講女人,同樣有宮斗,甚至用的都是同一撥導演和演員,《羋月傳》的熱播難免會讓人將它與幾年前的現象級電視劇《甄嬛傳》做一番比較。不過,蔣勝男卻覺得這兩者之間并不相干,并沒有什么可比較的。“每個作者有每個作者自己的寫作路子,我手寫我心。我剛寫《羋月傳》的時候,《甄嬛傳》電視劇還沒有播出,我也不會知道后來會和《甄嬛傳》在同一家出版社出版,由一撥演員來拍電視劇。”
對話蔣勝男
記者:中國歷史上出名的“女強人”很多。最近你的新書《權力巔峰的女人》付梓出版了,書中講述了秦宣太后、呂后、武則天、慈禧等12位執政太后的風云詭譎。請問與其他聲名赫赫的太后們相比,宣太后(羋月)最與眾不同、最吸引到你的是哪些特質?
蔣勝男:我覺得最大的一個不同點就是,其他的女主大多都是在大一統的時代,或者說是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時代,而宣太后執政的這40多年(或者說37年)都是分裂的時代,她在軍事上體現了出了天分,這是其他女主身上很少有的。另外,宣太后本身的歷史資料很少,但是戰國的史料很多,這兩方面的結合和勾連對一個創作者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同樣是一個極大的興奮點。
記者:歷史上,女強人往往都是毀譽參半,你怎么看待這個問題?作為一位女作家,女人寫女人,如何給社會大眾帶來一個新的視角?
蔣勝男:凡是歷史上的強者都是毀譽參半的,當一個人給別人帶去利益和好處的時候,勢必也會讓另外一些人失去利益和好處。毀譽參半對于一個在歷史上留下痕跡的人來說,本身就是一種最準確的表達方式。
過去,在寫這些女性人物的時候,人們往往是通過事件來記錄她、評判她,而我更愿意追根溯源,去研究她的動機。她為什么做這件事?形成她思想根源的東西是什么?寫一段歷史,并不只是單單關注這段歷史,還要考證與它關聯的前代歷史。
記者:《甄嬛傳》、《花千骨》、《瑯琊榜》......這兩年來,IP劇受到熱捧,然而,真正好的IP現在卻是越來越少了;與此相對的是,如今網絡文學的江湖卻是越來越大,寫的人多了,作品多到讓人無從選擇。請問你是如何看待這一對矛盾的?
蔣勝男:我以前在bbs上寫小說的時候,有幾百點擊量就不錯,而現在,幾萬幾十萬點擊量都太平常了。做個比喻,過去的魚缸就這么大,魚缸里面有幾條漂亮的魚,一目了然;現在魚缸變成了大魚塘,里面成千上萬、各種各樣的魚,漂亮的魚固然也有,但它們淹沒在魚群當中,不容易找到了。
總體而言,現在的優質IP不是少了,而是多了。只是網絡小說整體數量多了,所以優質IP所占比例越來越少。但我相信,量變還是會帶來質變,在網絡推廣力度加強以后,一定會有更多的優質IP涌現。
記者:手機閱讀現已成為一種時尚。在眾多授權方里,請問蔣勝男老師為何選擇QQ閱讀作為羋月傳電子版權的獨家授權對象,能跟我們談談背后的選擇嗎?
蔣勝男:一直以來我都是QQ用戶,對這個品牌算是很熟悉了。所以當QQ閱讀找上我,雖然之前沒有合作過,但我也想試一試,我的書放在QQ閱讀上的效果會怎么樣。而通過這次合作,QQ閱讀對作者的服務質量,以及它強大的用戶量和推廣力度,包括《羋月傳》在QQ閱讀上的成績,都讓我看到,我的選擇沒有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