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股市暴漲暴跌,基金收益也猶如坐上了過山車。而很多基金投資者是在這波“牛市”時開始接觸基金產品的,以前并無“買基”經(jīng)驗。如果缺失必要的風險偏好測試和風險提示,投資者對于自己買的基金產品風險容易判斷不清。隨著最近理財類、基金類APP大熱,記者對比了部分APP,發(fā)現(xiàn)在風險測試及提示方面存在兩個極端,有些APP為投資者提供較完善的風險測試和提示,而有些APP則存在缺失。
記者對比部分理財APP后發(fā)現(xiàn),如京東金融APP、京東錢包APP、匯添富旗下的現(xiàn)金寶APP,在購買基金時,并沒有被要求做風險測評,買基金時也沒有進行風險提示。
京東金融APP:

匯添富的現(xiàn)金寶APP:

相對而言,在投資者風險測試和提示方面,做得比較到位的有天天基金網(wǎng)、微眾銀行、螞蟻聚寶等。在這幾個理財類APP當中,投資者購買基金前,會被要求先進行風險測試,回答一系列如職業(yè)狀況、收入水平、投資經(jīng)驗等問題,得出投資者的風險偏好類型,如保守型、進取型等。在投資者選定一只基金并準備購買時,APP會彈出提示框,提示投資者的風險偏好類型與這只基金的風險程度不符,建議投資者謹慎考慮風險。
天天基金網(wǎng)APP:

微眾銀行APP:

螞蟻聚寶APP:

根據(jù)中國基金業(yè)協(xié)會發(fā)布的最新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7月末,資金從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大舉轉移至債券型基金和貨幣基金,表明資金避險情緒濃厚。對于基金投資者而言,一方面,選擇合適的入市時機非常重要;另一方面,要清楚了解自己的風險偏好,從風險承受能力和期待收益等方面出發(fā),選擇合適自己的基金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