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元”“500元”“300元”……與會人士回答踴躍。最終答案揭曉:竟然是100元!臺下傳來陣陣掩飾不住的驚嘆聲。
“一件奢侈品從生產到消費,足足產生了100倍的加價率,即便是一件普通的商品,其產品的加價率也在10倍以上,你們知道為什么會有這么高的加價率嗎?”畢勝問。
畢勝解釋,事實上,在現有的傳統零售乃至互聯網零售模式下,商品從生產到到達消費者手中需要經過多達20多個加價環節的超長流通鏈,每一個環節都在累加成本,可謂雁過拔毛、層層加價,而庫存成本更是無法克服的頑疾。
那么,如果由消費者決定生產產品的數量與類型,然后通過互聯網的方式加以實現,這個問題能不能得到解決?
畢勝說他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結論是“可以”。這其實就是馬云等傳統電子商務平臺領軍人物也都在關注的電商新模式——C2M。今年年初,馬云在歐洲演講時曾表示,未來的商業模式一定是通過互聯網用戶數據驅動生產制造,也就是C2B或C2M,阿里巴巴甚至把自己未來的方向設定成了這類公司。電商巨擘未來發展方向的轉變,無疑預示著國內電商行業將隨之再次翻天覆地的變化。
據了解,C2M模式以“消費者需求”為開端,用互聯網用戶數據驅動生產制造,直連消費者與生產制造商,將所有的流通環節、庫存全部打掉,下單才生產,絕對零庫存,最大程度降低產品成本,讓消費者以低廉的價格就能買到超高性價比的產品。
在C2M模式下,消費者有希望能夠以白菜價享受到具有奢侈品品質的商品。
為此,必要商城制定了非常“變態”的招商政策,想要與必要商城合作的制造商必須滿足以下四個條件:必須是全球頂級制造商、必須擁有自己的柔性制造鏈(每一家制造商的改造成本至少在5000萬元以上)、必須接受必要的定價體系(在制造成本的基礎上加價不超過20元)、必須與全球頂級的設計機構合作。
據畢勝透露,由于招商標準異常嚴格,必要商城用了將近兩年的時間,只選擇了六家符合標準的合作伙伴,其中包括:與新秀麗箱包的制造商合作箱包,與BURBERRY、PRADA制造商合作女鞋、男鞋,與Under Armour制造商合作運動產品,與CARTIER的制造商合作配飾,與依視路旗下制造商合作眼鏡。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提出質疑,鑒于當前一些奢侈品品牌對于知識產權的重視程度,如果未經授權,由其制造商所出品的商品,如果在設計理念或工藝等方面,與原有合作品牌方存在重合,是否會有被追究知識產權侵權的風險?
對此,畢勝表示不必為此擔心。“不存在授權問題,因為我們要求必要的合作方,必須要提供自己的原創設計,但個案會和其服務的原品牌有所不同。”畢勝解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