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搞笑視頻,沒有團隊支撐,沒有強力技術保障……這些“缺失”都沒有影響聶海峰運營下的“西安城記”屢屢殺入“陜西新媒體排行榜”的前十位。因此,“西安城記”也被業界贊譽為“小而美”的公號平臺。

“西安城記”運營者聶海峰
事實上,陜西新媒體圈子中有很多公號都將“西安”作為自己名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真正像“西安城記”這般展現出城市魅力的公號卻沒有多少。在聶海峰看來,只有真正了解這座城市,才能運營好這一類型的公號。他用一個比方進一步說明了自己的觀點:“周迅和林志玲都是美女,但是后者顯然更具有國際范,舉手投足都有著優雅的氣質。在這組對比中,周迅的身材與顏值顯然都沒有優勢,但是她的文化素養、性格秉性都堪稱優秀。這就好比西安與成都的對比,十三朝古都算不上國際化大都市,也沒有巴蜀之地的優雅氣息,但是這無法掩蓋西安的魅力。這座兼具古樸與現代的城市已經形成了以“第三行業”為龍頭的經濟格局,大型公司的進駐讓城市的相關產業都得到了帶動,這其中就包括新媒體行業。”
既然城市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條件,那么新媒體人就必須做好自己的內容。聶海峰認為:內容為王一定是新媒體運營的硬道理,要用端正的態度打造自己的產品,做的東西要有誠意、完整、創新,要真正為自己的客群服務。他總結稱:“知城、明道、取勢”是西安城記的品牌理念。找準定位、明確用戶、打造爆款、真誠互動就是做好公眾號的法寶。”在總結過程中,聶海峰專門提到了一個成功案例來解釋“打造爆款”的重要性——“西安城記”在“Hello Kitty四十周年,全球巡展西安站”活動中放出“連環大招”: 一是投石問路,制造懸念;二是劇情告知,引發關注;三是石破天驚,全民參與。這樣的傳播三部曲中使該活動參與人數大增,活動圓滿成功,而“西安城記”也一炮成名。
細看“西安城記”的內容時不難發現,聶海峰對繁體字頗有偏愛。對于這點他笑說這是自己的一個文字情節,繁體字比起現在的簡體字更有韻味更有中國傳統內涵,在產品中也能充當增加美感的角色。不過,聶海峰絕不是一個“守舊”的運營者,他強調稱:新媒體的準確解讀應分為“媒體”和“新技術”兩個方面,它們之間是本體和表象的關系。本體是事物最重要的部分,表象只是一種手段。因此,新媒體的運營還是要遵循“媒體”的基本規律,但是要果斷嘗試“新技術”,決不能與時代脫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