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P2P網貸征信發展高峰論壇2015”在深圳隆重舉行。國內外征信機構、征信局、網貸平臺、大數據企業及其他征信領域的相關主體,芝麻信用、鑫合匯等也受邀參會,進行了一次思想與靈魂的碰撞,為中國建設與發展未來的征信體系奠定基石。
會上,鑫合匯CEO胡德華與其他網貸平臺掌門人暢談P2P的“理性”與“野性”,共同探討了建立P2P網貸征信體系的重要意義。

鑫合匯CEO胡德華受邀參會
互聯網金融是技術驅動的結果
近年來,中國的互聯網金融行業取得了飛速的發展,尤其P2P網絡借貸行業的迅速崛起吸引了全世界投資者,及行業觀察者的眼球。據網貸之家數據統計顯示,截止到2015年3月份,全國共有P2P運營平臺1728家,其中廣東、北京、上海、浙江等P2P企業數量比重超過50%,2015年第一季度總成交量將達1185.56億元,預計全年總成交量將超過5000億,其數額遠遠超過美國、英國等網貸發源較早的市場。
鑫合匯CEO胡德華認為,任何一種新生的行業與創新的領域,或者說可以顛覆傳統格局的新生力量,背后一支很重要的力量一定是技術的力量。互聯網金融就是技術驅動的結果。

鑫合匯CEO胡德華會上發言
“作為從傳統金融到線上化的平臺來講,在線上化以前我們的業務來自于銀行、私募、區域市場,九年來我們交易額累計300億。”胡德華介紹,鑫合匯脫胎于中新力合集團,這家以擔保起家并以中小企業綜合金融創新服務著稱的機構。
“2013年12月鑫合匯平臺上線以后,去年半年時間就達到了2/5的資金量,今年將會達到80%。”胡德華說,這種業務量的發展速度是超乎之前做金融服務的人的想象空間。
征信體系是P2P行業的根本
相比于西方發達的互聯網金融體系來說,中國目前互聯網金融市場的發展存在一個主要矛盾,是飛速發展的互聯網金融市場和滯后的監管體系、征信體系之間的矛盾。而在當前征信體系不健全背景下,征信對于P2P行業而言甚至是根本所在。
“目前征信體系對于發展,對于互聯網金融,對于我國金融業的投融資創新有很大的影響。”中國人民銀行參事、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原副局長李德同時表示,從目前來看,信用體系建設還面臨著很多問題。
他認為,其中就包括社會信用體系、意識和信用環境有待提高和改善、征信從業人員的素質有待于進一步提升、高素質的征信從業人員比較稀少、人才流動不暢等。同時,在征信管理條例出臺后,同步出臺各種管理辦法例如制定評級介入的法律制度等方面有所欠缺,建立信用體系標準體系擴大信用信息范圍也有待加強。
對于鑫合匯而言,目前資產面向中小微企業的平均貸款在300萬左右,85%是基于信用的貸款。“我們做這么大的基于信用的貸款,是因為有一整套體系,基于中新力合過去九年的風控,對中小微企業資產進行透明化、結構化,再到構建中小微企業的信用體系,再到信用的采集,才有今天的結果。”胡德華說。
他期望,中國的征信立足與現實,從整合社會、政府多渠道的數據入口,而不是一下子到高大上到各種評價的模式,先從數據的整合開始,推動征信標準化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