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知名互聯網金融平臺陸金所日前曝出P2P壞賬傳聞,被指平安國際商業保理(天津)有限公司有近4億元借款出現問題,其中與陜西金紫陽集團的2.5億借款已到期,平安國際方面不得不啟用資金池償還投資人本息。
對此,陸金所昨天發表聲明稱,平安保理確有一項應收賬款業務進入相關法律程序,該項目由第三方提供擔保,投資者權益完全不受影響,而且該項目與陸金所P2P業務無關。實際上,陸金所成立至今,未有用戶遭受投資損失。
某網貸公司業內人士解釋,第一,平安天津保理牽涉項目為應收賬款,屬于供應鏈金融。供應鏈金融偶發壞賬并非不正常,關鍵是壞賬率要在可控范圍內;第二,平安保理所涉項目有擔保,投資者不會遭受損失。
業內人士認為,將平安保理事件與陸金所P2P聯系起來是誤讀,陸金所P2P業務是個人對個人的網絡借貸服務,一直有較強的風控體系和專業的流程管理,在行業內已屬非常領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