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近日整理了四大門戶網站的最近幾年來的業務和財務狀況,在此略作分享。
一、業務對比
1、網易
網易業務形態從最初的門戶廣告和SP業務為主,到2004年基本轉化為游戲收入為主,并保持至今。從05年開始,各項業務占比基本穩定,無線增值業務基本占比已經可以忽略。11年開始無線業務開始復蘇,主要是智能移動端收入開始增長。
從這張圖可以看到,06年之前,網易還處于業務爆發期,特別是游戲和廣告業務增長都很迅猛,到06年之后趨于平穩,11年之后,無線增值業務有一波小的高潮。
網易品牌廣告主數量從2001年到07年基本保持穩定增長,08年由于金融危機略有下滑,09年開始報復性增長,而11年之后又開始溫和下滑,這可能與門戶網站的衰落有關。
從單位廣告主投入來看,除了09年受金融危機影響下滑之外,基本保持增長的態勢。
2、騰訊
QQ的月度活躍用戶增長到2012年基本到達天花板,騰訊適時在2011年推出微信可謂是戳到了痛點,既抓住了智能移動端的爆發時點,也抵消了QQ用戶增長停滯帶來的不利影響。
騰訊在2011年之前的主要業務基本是增值服務和網絡廣告,份額基本穩定。增值服務業務中,網絡游戲能占到70%左右,其他為社交平臺中的VIP/道具等增值服務收入。2012年開始增加了電子商務部分收入,但這部分收入主要是B2C平臺QQ網購和易迅的收入,毛利很低。
騰訊增值服務部分的注冊付費用戶在2011年之前一直保持增長,但在12年和13年出現了一定的下滑,但ARPU的增速在2012年之后大大增長。這主要是由于其游戲戰略的改變,2011年之后加大了CF、LOL等大型游戲的投入比例,導致了用戶總數的下降和ARPU的提升。
3、搜狐
搜狐的業務相對其他幾家而言比較均衡,門戶和17173的廣告,搜狗的搜索廣告,暢游的游戲,和無線增值業務。
搜狐的廣告主數量相對于其他幾個門戶網站更多一些,這是由于它不但提供大型廣告主的CPD和CPM廣告,還對中小型廣告主提供CPC類型的廣告,這也是搜狐上低端廣告相對較多的原因。2009年和2012年廣告主大幅度增加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高端廣告主的缺乏,加大了CPC類型廣告招商。
由于搜狐提供CPC類型的廣告,其單位廣告主帶來收入相對較低,而2009年和2012年由于廣告戰略的變化,單位廣告主帶來收入也大幅下滑。
4、新浪
新浪的業務相對簡單和純粹,廣告業務占比不斷提升,到目前已經超過80%。其非廣告營收包括包括微博內非廣告收入和新浪其他收入,例如游戲相關的服務和VIP會員。
新浪的廣告客戶數在2009年達到最大值,2010年有一個大幅度的下滑,考慮到2010年單位廣告主投入的大幅度增長,猜測是由于其提高了品牌廣告的收費標準。
除金融危機帶來了2009年下降外,單位廣告主投入的基本維持穩定增長,2010年大幅增長料是由于廣告戰略的調整。
二、財務對比
從營收來看,騰訊不但體量最大,增長速度也最快。體現了互聯網行業7:2:1,強者更強。網易和搜狐體量相近,新浪體量最小,大概是騰訊的7%,大致等同于騰訊的廣告收入體量。
從單個廣告主投入來看,新浪顯著比另外兩家高,這說明新浪門戶的廣告價值仍受到廣告主們的認可。搜狐由于存在一部分中小廣告主和CPC類型的廣告,導致其單個廣告主年投入較低。
從毛利來看,騰訊毛利的下降和其電商業務收入占比提升有關,這部分業務相對毛利較低。總體來看,四大門戶的毛利率在60%左右。
從凈利率來看,網易的凈利率最高,騰訊其次,新浪最低,這和其游戲收入占比的高低非常相符,搜狐和新浪的三費特別是銷售費用相對較高,這可能和門戶廣告銷售相對傳統有關,其中很大一部分需要交給廣告代理商。新浪2011年的大幅虧損是由于其在概念確認了中國房產信息集團和麥考林公司的投資虧損。
從總資產收益率和凈資產收益率來看,騰訊和網易的盈利能力都非常強,搜狐的盈利能力不斷下滑,新浪盈利能力已經非常低了,這也和資本市場對它們的估值基本相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