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地方的中基層群體最會省錢過日子?近日趕集網聯合北京大學市場與媒介研究中心發布了《2014中基層崗位職場薪酬研究》報告,報告顯示,上海中基層崗位群體的平均儲蓄比例最高,達到17%,領先其他一線城市,而北京的中基層群體則是“月光族”的典型代表。
趕集網中基層報告顯示,從四個一線城市來看,上海中基層崗位群體的平均儲蓄比例最高,達到17%,其次是深圳為16%,北京和廣州相對較低,略高于15%。而從基本上存不下來前的人群比例來看,北京的中基層崗位群體最易“月光”,47%的人基本存不下來錢,而上海則比例最低,存不下錢的人群比例為40%。

一線城市間為何會出現這種“落差”?
趕集網高級產品總監韋克軍解釋,上海中基層人才月薪全國排名第一,為3739元,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23%;同時,受精打細算的上海人影響,在上海工作的中基層群體的消費意識趨于理性,在消費時不盲從、不跟風、多鑒別。同時,他們的理財意識也逐漸覺醒,利用自己的閑錢去讓財富不斷增值,而最為廣泛和最能被接受的也是最簡單的方法:存銀行,因而上海儲蓄率最高。
與上海相比,廣州、深圳、北京的中基層就顯得非常“苦逼”,尤其是北京,近一半的中基層基本上沒有存錢的行為。“北京生活壓力這么大,房租、吃飯、交通的花費基本上就上全部的工資,根本存不下多少錢”,在北京打工的小張(化名)告訴記者,他每月基本上存不下來錢,更不敢交女朋友,因為自己負擔不起。
而像小張這樣的中基層還有很多。從全國范圍來看,中基層群體日常固定開銷比重過大,導致他們儲蓄所占比重過低,月均儲蓄所占收入比例僅為14%,有一半的中基層群體基本存不下錢,全部收入均用于日常的固定和其他開銷。僅有20%的人能夠將30%以上的收入用于儲蓄。
韋克軍表示,對于中基層崗位群體來說,過低的儲蓄比例使得經濟上的風險應對能力十分薄弱,除了中基層需提高自身職業技能增加收入外,更需要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為中基層生存營造良性的社會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