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70年代,杰克·特勞特和艾·里斯提出了“定位”思想時,整個世界為之瘋狂,雖然,時至今日,新的理論成出不窮,但定位始終是企業遵循的最基本的運營思想。簡單的講,定位就是要清楚在什么時間該做什么事,然而,大部分企業都很難做到這一點。
對于企業來說,講求定位自然是好的,但最忌諱的是定位搖擺不定。58同城上市之后,趕集網就開始尋找新的市場定位,先是集中精力投身于開拓招聘市場,但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年后又開始將目標鎖定在房產業務,然而,這種大方向的調整導致此前招攬的一大筆招聘行業人才不再受到重視,因此負責招聘業務的高管及團隊出現離職潮,包括招聘產品負責人、華東招聘負責人及團隊等均已離職。
事實上,趕集網的高層人員流動一直困擾其發展的嚴重問題。我們可以簡要回顧一下,過去3年多時間,都有哪些高層從趕集網離職。
2011年3月,在與58同城瘋狂進行廣告大戰之后,因廣告策略錯誤被競爭對手利用,市場副總裁鄧漫、SEO副總裁呂英建、SEO總監郭彥景相繼離職;
2011年底,因資金鏈危機,產品負責人焦可出走;
2012年3月,同是因為資金問題,團購業務被砍,趕集網進行了一番大裁員,期間,入職不到一年的副總裁陳旭離職,同時產品負責人霍亮等也先后離職;
2012年6月,因對短租等業務的決策反復,意見無法統一,副總裁陳馳、副總裁王連濤同時離職,并且創辦了與趕集網旗下的螞蟻短租直接競爭的小豬短租(目前小豬短租已與58同城達成戰略合作,負責58網站下的短租業務);
2012年8月,行政&人力資源副總裁蔣北麒悄然離職;
2012年10月,因對移動業務的決策混亂,移動端進展緩慢,負責移動業務的副總裁王振華辭職而去;
一個月之后,2012年11月,營銷副總裁葉兵辭職;
2013年8月,負責渠道的副總裁孫仕遠離職,同時離職的還有趕集網華東、華南及北方區的多位渠道總監;
最新消息,2014年4月,因針對前程無憂和搜房網的新一輪廣告大戰效果未達預期,直銷副總裁劉揚已經離職,負責整個銷售體系的高級運營副總裁劉洋被架空。
企業高層不穩定最大的壞處就是會將工作推倒重來,新領導上位往往會推翻舊領導的工作成績,并用自己的方法做事,通過否定前任來塑造自己的權威,而已經適應前任領導工作習慣的下層員工不得不放棄過去的工作方式去重新適應新任領導的工作作風,這個過程嚴重影響工作效率,經常會拖慢既定的宣傳規劃,若新領導與下層融合不順利,甚至會導致底層人員軍心渙散。趕集網的“病因”或許正是出在此處,不然現在率先完成上市的可能是趕集,而非58。
除了內部軍心不穩,還有一個更大的問題困擾著趕集網,那就是資金問題。
四月份盛傳趕集網在尋找新一輪融資,而最新消息顯示,融資進程并不順利,面對撲朔迷離的分類信息市場,以及對趕集的戰略搖擺,投資人普遍失去了信心。從趕集網的前幾輪的融資歷程來看,除藍馳創投在B輪進行跟投以外,其他風投均未進行跟投,這不免會讓潛在投資人感到擔憂,前幾輪投資人領投是對企業新一輪融資最大的支持,實在不能領投,跟投也是可以的,但趕集的實際情況卻有些糟糕。
在新一輪融資未到賬之前,趕集網已經開始謹慎用錢,不再像年初時的瘋狂砸錢投廣告,目前的賬面資金僅供維持公司日常運營。伴隨著年初時的戰略調整,趕集網再度開啟瘋狂燒錢模式,根據年初的規劃,今年會投入4-5億元到招聘和房產領域。年初時趕集網投入了近2億元的廣告營銷費用,近期的廣告投放均為年前投放的后續執行,并沒有新的廣告投放追加。
趕集網年初可能有著高舉高打的計劃,通過大規模的廣告投入,吸引新的投資人進入,所以我們看到了在第一季度的趕集網廣告的瘋狂,而在4月份就傳出了尋找新一輪融資的消息。不過,趕集網未能成功撬動資本杠桿,在出現資金鏈斷裂之前,只好暫時勒緊褲腰帶的堅持下去了。
趕集網的問題核心是并未能準確的向資本市場傳達出其想做什么的意思。雖然,大家都知道趕集網想加入到招聘和房產領域,但“怎么做”,“效果如何”,“前景怎樣”等問題的答案還只是空中樓閣。分類信息已不是朝陽行業,投資人不再會為“新概念”買單,而是更佳看重實際成果,在業界普遍開始唱衰分類信息行業時,趕集網需要用什么來證明自己。
楊浩涌的戰略清晰,主攻低端招聘市場,房產以移動端為主。不過,低端招聘市場真的有那么大發展空間么?若真有,在招聘市場已出現瓶頸的前程無憂和智聯招聘為什么不去探索,而新興的獵聘網更是直接鎖定高端招聘市場;另外,移動端已是行業主旋律,趕集房產移動端不見得比搜房的更好。所以,要說服投資人,趕集網需要做更充分的準備,現在這些遠遠不夠。
市場已經沒有給趕集網留出充足的試錯空間,出現定位搖擺的現象更讓投資人難以對趕集保持信心,趕集已露出陷入惡性循環的征兆,現在需要停下來認真反思一下,接下來究竟該怎么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