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支付寶打響了“余額理財”概念之后,受到人均持有規模較低的影響,互聯網理財在某種程度上被人冠上了“屌絲金融”的標簽。不過,記者獲得的一份網易理財的數據顯示,互聯網理財同樣也有“高大上”。
該數據顯示,網易理財的用戶平均持有貨幣基金的規模達到5萬元,遠超余額寶幾千元的人均持倉規模。
“從這點來看,網易的用戶質量超出我們的想象。”一位金融業人士評價,“對于金融機構而言,與互聯網合作主要是看中其龐大的用戶群體。在人數之外,用戶的經濟實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指標。”
2013年12月25日,網易和匯添富基金合作推出“網易理財”,并以“添金計劃”、“加銀計劃”的方式對用戶予以補貼。其中,“添金計劃”將給用戶補貼的5%的收益率,補貼3個月。活動期間,匯添富現金寶的7日年化收益率一直超過5%,“添金計劃”高達10%的年化收益率吸引了大批用戶參與。為了保障通路順暢,網易理財采取了排隊機制,上線80分鐘后,“添金計劃”5億的額度便已告罄。
在上線當天引發轟動之后,網易理財轉入常規運營,之后便沒有任何公開數據披露。網易理財運作情況到底如何?記者獲得的數據,從一些側面掀開了網易理財的神秘面紗。
該數據顯示,網易理財在極短時間內獲得了6位數的綁卡用戶,更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用戶人均購買貨幣基金的規模達到了5萬元。
這一點刷新了人們對互聯網公司用戶質量的普遍印象。支付寶歷次公布的數據顯示,余額寶的人均規模從剛上線時的人均2000元左右不斷上升,截止最近的數據,已經提高到人均6000多元。
雖然余額寶人均保有量一直在上升,但相較我國居民人均存款,余額寶的人均保有量表現出了明顯的“小額”性。根據央行2013年披露的數據,截止2013年6月末,我國人民幣存款余額超過100萬億元。除去企業存款、財政性存款等非居民存款外,居民個人存款余額超過40萬億,平均每人的存款額超過3萬元。
對比這兩項數據不難看出,余額寶的人均保有量遠僅為我國居民平均儲蓄量的1/5,而網易的平均保有量是余額寶的約8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