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西北工業大學與空中客車公司簽署合作協議,共同開發激光立體成形技術(激光3D打印技術的一種)在航空領域的應用。合作簽字儀式在西北工業大學舉行。西北工業大學副校長翁志黔和空中客車中國公司首席運營官岡薩雷斯出席簽字儀式。
這是空中客車公司與西北工業大學在科研領域又一新的合作項目。該項目重點研究激光3D打印技術在飛機部件制造中一次打印成形、減少加工余量以及材料在成形過程中變形等難題。西北工業大學凝固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將承擔樣件制造,空中客車公司將承擔樣件的測量和評估工作。雙方將根據項目完成情況和評估結果進一步探討下一步的合作計劃。
西北工業大學副校長翁志黔表示:“西北工業大學能夠被全球領先的飛機制造商空中客車公司選定為合作伙伴,共同探索3D打印技術在航空制造領域的應用,我們感到非常高興和自豪。這次的樣件制造是對西北工業大學在3D打印技術方面科研能力的考驗。我們有信心保質保量、按時交付,為雙方今后的進一步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空中客車中國公司首席運營官岡薩雷斯表示:“空中客車與中國高校開展技術合作進一步拓寬了空客與中國在民航領域的合作空間。空中客車公司一直在世界范圍內努力尋找最佳的研究合作伙伴,尋求成本效益最好的技術,確保空中客車產品的可持續發展”。
空中客車公司與西北工業大學在科研領域的合作始于2006年。當年,空中客車公司與包括西北工業大學在內的四所中國大學簽署研究和技術框架協議,在材料科學、生產技術和空間科學等領域與中國開展廣泛合作。
空中客車公司致力于不斷尋找和研發新的制造技術。空客公司正在探索采用3D打印技術制造個別飛機零部件,甚至更大的機體結構件。同時,空客公司也在將3D打印技術作為飛機備件解決方案的一部分,因為3D打印技術是用來制造目前已經停產,但是仍然有市場需求的飛機零部件的最具成本效益的理想技術。采用3D打印技術進行飛機零部件制造,將大大降低制造及維修、運營成本,并更好地保護環境。3D打印技術在航空制造領域有很多優勢,尤其是在設計自主性和環保方面。該制造技術的應用可以降低飛機的重量,并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使飛機更加環保和節能,以滿足航空業可持續發展的最終目標。

空中客車一直循序漸進地開發和倡導使用新技術,無論是原料、工藝還是系統方面,都經過仔細的研究,同時每一項新技術都要經過嚴格的驗證,在被確認為是成熟的且具有長期利用價值后才會投入應用。
西北工業大學凝固技術國家重點實驗開展的“激光立體成形”3D打印技術的最大的特點是,使用材料為金屬,“打印”的產品具有極高的力學性能,能滿足多種用途。西北工業大學凝固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在與空客開展合作的同時,已經為國產大飛機C919制造中央翼緣條,是3D打印技術在航空領域應用的成功案例。據黃衛東主任介紹,中央翼緣條長達3米,是大型鈦合金結構件,作為機翼的關鍵部件,以我國現有制造能力無法滿足需求,如果向國外采購,勢必影響大飛機的國產化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