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打來一通電話......接著,又是高盛和摩根斯坦利。就這樣,蔡崇信的電話響個不停。當然,假如你從未聽說過他,也情有可原。
蔡崇信甚至都不是阿里巴巴集團CEO,但他幾乎已成為這個世界上最受華爾街歡迎的執行官了,背后最關鍵的原因:他手握阿里巴巴IPO的決定權,這家中國電子商務巨擘的IPO,有可能是這個時代最大的IPO。
在亞馬遜面前,阿里巴巴好似一個潛力無窮的巨人。據美國研究公司零售網集團的調查數據顯示,2012年淘寶網和天貓商品銷售總額超過1萬億元人民幣(約合1600億美元),而亞馬遜當年銷售額為860億美元。
其上市的估值或將超過1500億美元,超過了Facebook或谷歌IPO時的價值。對于華爾街,幸運的承銷商將會得到一筆數十億美元的豐厚承銷金。
蔡崇信,一個土生土長的“臺灣囝仔”,前美國紐約州職業律師,畢業于耶魯大學。他并不是阿里巴巴集團更著名的創始人馬云,但卻因跟隨掌門人為籌備上市做重大決策,而使得“蔡崇信”這個名字揚名于投行精英圈中。

現任阿里巴巴集團執行副主席的蔡崇信,曾在一次很少見的采訪中表示,“當人們都說他們喜歡你,很想和你談談的這種感覺非常好。”不過他試圖淡化這種感受,“上市只是一個里程碑,但公司仍在繼續發展,還有許多上市之外的事。”
阿里巴巴集團的上市被視為在中國本土創新的關鍵轉折點,這可能也預示著一波又一波對其他中國科技公司的新關注浪潮,比如騰訊。
縱觀阿里巴巴的規模,在“雙十一”這個巨大網絡狂歡節當天,有超過3億人瀏覽了阿里巴巴的網站頁面,共有約1.58億個快遞包裹順利交付。
阿里巴巴集團未來上市成功與否,不僅對阿里巴巴公司命運至關重要,對雅虎及其首席執行官瑪麗莎-梅耶爾來說,其重要性也不言而喻。雅虎目前持有阿里巴巴集團24%的股權,去年雅虎股價上漲了107%,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阿里巴巴估值猛漲導致的連鎖反應。
上市對蔡崇信個人而言也相當重要,他在公司所擁有的股權令其身價逼近20億美元。
馬云第一次邀請蔡崇信加盟公司,是在1999年。這已是相當久遠的事,馬云問蔡崇信,“我只付得起你每月50美金的薪水,你還愿意跟我一起干嗎?”
“但沒想到,”馬云回憶這段面談經歷時說,“當他說他仍想加入我們時,我非常驚訝。”
本月即將步入“知天命”之年的蔡崇信,在上世紀90年代初曾任美國蘇利文克倫威爾律所的合伙人,后成為私募股權投資者,工作與一家瑞典投資公司。馬云在那時邀請他考慮加入阿里巴巴工作的事情。
“我們在硅谷呆了一個星期,被所有的風險投資家拒絕。”馬云說,“那時我問他,‘你還想加入我們嗎?’”
馬云透露,當時蔡崇信的妻子已有孕在身,她要求在丈夫給出是否加入阿里的答復之前,先前往杭州看一眼這家公司。蔡崇信的妻子跟馬云是這么講的,“我希望去親自看一看,是因為我覺得我丈夫瘋了!如果我默許了他,那么我也瘋了,可是,如果我不同意,他將會恨我一輩子。”
這簡直就是一生的彩票投注!在馬云眼里,蔡崇信是一個注重細節的人,他能夠協助處理一系列的交易直至幫公司成為業界的主宰。
馬云向外人如此闡述他們的伙伴關系:“我們是兩個很不同的人。我特別的草根,但他卻受過專業教育并訓練有素,講究紀律且非常聰明。”
蔡崇信說,他之所以離開律師事務所去追求投資和創業,受啟發于一次和高盛銀行家們的會談,那時的他仍就職于蘇利文克倫威爾律所。
蔡崇信解釋說:我去參加一個會,當時高盛尋求的是離岸合作伙關系。因為稅務問題,它必須建立在開曼群島。
蔡崇信接著說,高盛的銀行家們被告知,他們在開曼群島需要一個能真正進行交易操作的人。這時,“一個站在角落里的年輕人,有點耷拉地靠在椅子上,仿佛在說,‘是啊,我想我就要搬到開曼群島去開展這交易了。’他看起來二十七八歲,而那時候我也差不多是這個年紀。此時首席律師發話了,‘我們需要一個更高層的人參與。’”
蔡感慨了下說,“然而那個人看起來,好像就在說‘我就是合伙人’,可這只是一個27歲的年輕小伙子啊。這件事情給我打擊很大。”
當然現在,高盛也會對他拋出橄欖枝,但蔡崇信的部分工作就是對公司上市的形象維護,確保公司文化不被歪曲的謠言所影響。
“每個員工的個人財務收入都與公司息息相關,很顯然大家都會在心里盤算著數學題,‘我擁有這么多的股份。’”蔡崇信說,“沒有什么比我看見自己的員工在提升個人收入方面更令我高興。這也是他們每天來上班,辛勤勞動的成果。唯獨消極方面,人們開始變得有些自滿。”
他還試圖把所有的銀行家們匯集起來,當他在幾年前幫助子公司阿里巴巴B2B上市時說,“我對那些銀行家們說,‘你們都需要互相合作來進行工作。’我不想要一個IPO讓銀行家們互相惡戰,當然這也是他們容易傾向做的。第二就是不能中斷業務,因為我們不希望人們被IPO迷失方向。”
目前,尚不清楚阿里巴巴集團上市的可能時間。蔡崇信說,在2013年的大部分時間里,公司對IPO已經按了暫停的按鈕,因此上市不會有人們預想的在今年內那么快。“我們并沒有在正式場合敲定任何進展,”蔡崇信說,那些所謂的猜測可以繼續讓銀行和交易所們玩。
推遲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在去年秋天,港交所否決了阿里巴巴上市的計劃,因為港交所的規則禁止公司合伙人架構,讓少數股東掌握公司。而阿里巴巴的創始人想要保留對公司的掌握,他們所提出的構架在香港顯得非比尋常,這種努力也是某種程度上效仿競爭對手如谷歌和Facebook,后兩者在公司上市后仍由創始人掌握。
這筆被拒絕的交易,已經成為各國證交所競爭的新亮點。
蔡崇信認為,港交所董事會拒絕上市的說辭是套“道德”論點,稱阿里巴巴所提供的架構不夠民主。
“沒有什么比上市更具商業化的了,這也不是恰當的時間或者地點去真正談論道德。”蔡崇信說,“我們只是要求,有一個架構能讓公司的這群管理者們——我們稱之為合伙人的同伴,在董事會內擁有更高層次影響力。”
事實上在美國,盡管有一些投資者對這樣的特殊股權架構采取批評姿態,但此種架構仍然已成為常態。
蔡崇信說自己最擔心的,是香港因落后于世界其他地區而做出的判斷,這樣其對未來的意味可能不言而喻。
“我認為整個香港在重塑自身經濟方面,確實需要真正重新去思考,去關注科技以及其他的新事務。”
而此刻,蔡崇信露出微笑,將周圍潛在的炒作統統否認了。他說,“沒有人是真正癡迷于上市的。”
但我們都知道,這場游戲尚不會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