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5s要來了。全世界所有的科技媒體工作者、終端產業上下游所有人都在盯著蘋果,盯著iPhone。好吧,這次確定是iPhone 5s來了,而不是iPhone 6,不是你們期待的 5 寸大屏,不是萬眾矚目高端大氣國際化的 “One More Thing”。
之前微博用戶 @C科技 已經在微博上曝光的iPhone 5s前面板,隨后 @C科技 又曝光了iPhone 5s的前面板的車間照。通過iPhone 5s曝光的對比圖,可以從兩者的排線看出iPhone 5與5s明顯差異。年初的時候,iPhone 5s與廉價版的iPhone就已經開始試產了,而此刻曝光的車間圖應該是iPhone 5s前面板量產的明證。


iPhone 5s與iPhone 5在屏幕規格上保持一致,使用了4英寸IGZO屏幕,1136x640的分辨率。隨后外媒所曝光的iPhone 5s 工程機照片也印證了兩者在外觀規格上的一脈相承。


拆開工程機后可以看到蘋果所使用的全新CPU,型號 為APL0698,按照以往的蘋果CPU的命名規則,這意味著它所使用的并非是A6的改良升級版,而應該是下一代產品,也就是A7。為什么這么說呢?iPhone 5中搭載的A6芯片型號為APL0598,而第四代iPad的內置CPU型號為APL5598。蘋果的編號體系中,第一位數字改變意味著是改良版,而第二位數字的改變意味著這是一款全新的處理器。而在蘋果的A5系列處理器當中,命名規則也是這樣的。最初的A5處理器的型號為APL0498,隨后蘋果發布了尺寸更小的型號為APL2498的版本。今年早些時候在Apple TV中的A5芯片型號為APL7498,這些A5處理器型號中的第二位都沒有發生改變。
在iPhone 5S上處理器的左側標注這DRAM的編號,對比iPhone 5的CPU之后,發現兩者使用了同樣的爾必達DRAM,兩者同為1GB。據稱,編號末尾的1239意味著這臺iPhone 5s的DRAM的出產日期在2012年9月,而組裝日期可能也想去不遠,那么這款工程機可能確實是早期試產的版本了。另外主芯片上還有K1A0062的代碼,據芯片拆解公司Chipworks的Dick James和Jim Morrison猜測,之前的芯片是以N開頭的,這可能意味著它三星代工的產品。這次的K開頭的芯片可能意味著芯片是由臺積電TSMC代工。有關于蘋果要與臺積電TSMC合作的傳言已經存在很長時間了,昨天早些時候還有傳言稱臺積電將為蘋果供應20納米的A8處理器。考慮到有傳言稱iPhone 5s將會搭載2GB的RAM,而目前曝光的芯片內置的RAM僅為1GB,后期硬件將RAM擴容一倍倒也不無可能性。
最后,微博上@C科技 又曝光了一系列iPhone 5s的配件,包括卡拖,Wifi天線,前置攝像頭,Home鍵排線,音量排線、音量鍵。這次曝光的iPhone 5s 元件比起iPhone 5來得更加小巧緊湊,在內空不變的前提下,iPhone 5s為新的傳感器留下的更大的空間。







總的來說,4英寸iPhone 5s要來了。似乎廣大用戶對于大尺寸iPhone的呼聲,再一次被無視了。可是,真的是這樣的嗎?也許真正的問題,出在時間上。
iOS7 Beta 2剛剛發布,截至現在,它距離完成還有相當的距離。每年iOS系統開發周期都是相對固定的,可是今年iOS7提交測試晚了整整一個月,使得后期不得不拉著Mac OSX的開發團隊幫忙才得以在WWDC上發布測試版。之前曾有信息源透露iPhone 6將會擁有5寸屏幕,可問題是,找個硬件廠商做個大屏幕容易,加個大電池也不難,可是軟件和系統的兼容性并不是一句話的事情。
我們不妨假設9月發布的這款iPhone是iPhone 6而非5S吧。
iOS開發者比起Android開發者要幸福,很重要一點就是他們不需要糾結于復雜的分辨率兼容的問題。iPhone 4與4s是960x640,iPhone 5是1136x640,兩者寬度保持一致,高度只需要小幅調整;iPad 1、2,iPad Mini均為1024x768,而The New iPad與iPad 4則是2048x1536,APP的長寬各加大一倍即可。這種相對簡單的適配,使得開發者在為不同終端適配程序的時候,成本降到了最低。要知道,APP Store里面有近80萬的應用,而iOS的應用生態也是真正的APP應用生態的標桿。
假設蘋果可以在9月前,加班加點為5英寸屏幕奮斗出一個足夠完整的系統,那開發者呢?很明顯,一個全新的5寸屏幕,分辨率怎么算,都很難與之前的分辨率適配系統搭上界。讓用戶作為評判者很容易,因為誰都可以說上兩句,但是蘋果和仰仗蘋果的開發者門需要考慮的,比用戶多得多。假使這個5寸屏幕是1920x1080,那么所有現成的程序都要重新為這個屏幕來重新制作UI素材,并且復用率非常低。
哪怕蘋果與開發者加班加點“重新開發”應用,主流的iOS應用全部換裝,可能需要半年時間,甚至更長。在這個過程當中,刁鉆的用戶們會把每一個像素偏移都揪出來吐上一口口水。難道不會這樣嗎?至少在the new iPad 發布的時候,視網膜屏幕上,QQ那充滿像素感的圖標就曾被人踩上過無數腳,普通用戶不會在意開發者重新調整應用加了幾天班干了多少活。
所以我想,iOS7和4英寸的iPhone 5s同時出現,是有道理的。這兩者搭配在一起,正好構成了一個完美的過渡產品。
4英寸的iPhone 5s發布,確保了以往的應用,在這款新品上不會出現復雜的像素適配的問題。iOS7扁平化設計會逐漸引領主流APP過渡到新的風格,使用新的UI控件,采用新的圖標。當APP不再有繁復的陰影和華麗的紋理的時候,應用向著新的分辨率適配會容易很多。最重要的是,iPhone 5s會給所有人帶來整整一年的緩沖,不論是開發者還是用戶。也許明年發布iOS8與iPhone 6的時候,蘋果已經準備好足夠完美的屏幕分辨率的修改方案了。如果你還沒能理解這一切是怎么發生的,不妨回憶一下從Android 2.3是怎么過渡到今天的Android 4.x來的吧。
也許今年9月iPhone 5s發布之后,小屏幕會讓蘋果繼續被人詬病,但是相比而言,倉促的修改屏幕尺寸所帶來的災難性后果,更可怕。好在,iPhone 5s是最后的過渡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