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動了收購引擎的雅虎讓全世界瞠目:11億美元收購輕博客平臺Tumblr之后,雅虎又開出了6-8億美元的價格試圖收購在線視頻點播網站Hulu。我昨天寫文章說過,真正優質的收購是那些針對人才和技術的輕量級收購,這方面雅虎在之前已經做過很多了,但它畢竟不同于Google、Facebook和亞馬遜,在新一輪競爭中找不到明顯優勢的雅虎,必須收購一些流量和用戶,所以,Tumblr和Hulu對雅虎的意義,可能比對Google和亞馬遜更重要。
這就引發了另一個關鍵的問題:雅虎一筆筆眼睛都不眨一下的收購,錢是從哪里來的?除了已有的50多億美元現金之外,中國的互聯網集團阿里巴巴還贖回了雅虎所持有的價值8.38億美元的優先股,目前雅虎所持阿里巴巴的股份只剩下24%。
賣出阿里巴巴,買入Tumblr和Hulu,就是這件事背后最簡單的邏輯。這是一筆劃算的交易么?

我們還沒說什么呢?已經有美國的“評論家”為雅虎捶胸頓足了。Bloomberg的記者Alex Bruns幾天前發文章評論雅虎為了買入Tumblr和Hulu而賣出阿里巴巴的股票是一個巨大的錯誤。他還羅列了一系列事實:中國至少有5.12億互聯網用戶,它們當中有一半從事過電子商務交易,交易額超過2000億美元,而它們中的90%是通過阿里巴巴旗下的平臺完成的。最后,Alex Bruns甚至將雅虎賣出阿里巴巴的股份與2002年雅虎錯過50億美元收購Google的機會相提并論。他說:10年過去了,這兩個決定的糟糕程度幾乎是一致的。
這是在雅虎馬不停蹄的一系列收購之后我看到的最替雅虎和瑪麗莎 梅耶爾(Marrisa Mayer)本人操碎了心的文章。而且文章中有一個顯而易見的邏輯錯誤:2002年的Google,相比起來更像是今天的Tumblr(Hulu不算),而并不像是今天的阿里巴巴。如果說當年錯過50億美元收購Google是錯的,那今天花11億美元收購Tumblr,當然就是對的。
不是么?2002年的Google剛推出關鍵字廣告技術不久,公司還沒開始盈利,兩位創始人不情愿地接受了關鍵字廣告的商業模式,但仍擔心它過去侵入人們的搜索體驗。另一方面,它已經成為一家被人們歡迎的,且充滿未來各種可能性的公司。這與Tumblr現在的狀態和其相似:Tumblr上有500多億條用戶生成的內容,且受到年輕用戶的歡迎。而它的創始人David Karp也在糾結于廣告的侵入如何不破壞頁面本身的體驗——當然它還沒有更好的辦法。
有所不同的是:Tumblr的野心和格局可能并不像Google那么大,運氣也不像Google那么好。但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2002年的Google和2013年的Tumblr都是有更多可能性和想象力的公司。雅虎當年要收購的,從來都不是2013年這個龐大的Google。
同樣,賣出阿里巴巴的股票也是正確的選擇。過去的7年,雅虎從來沒從阿里巴巴身上占到任何便宜。尤其是在以VIE架構之名的支付寶被阿里巴巴乾坤挪移之后,任何人都應該清楚,阿里巴巴集團在中國電子商務和本地生活領域的支配地位,已經成為這家公司的核心利益,其它的玩家已經徹底沒有了置喙的余地——無論是孫正義的軟銀,還是梅耶爾治下的雅虎。
更顯而易見的是,當前的雅虎正在轉變為一家技術公司,它的一切投資與并購都是以獲得領先的人才、技術儲備和創新的產品形態為核心。這是雅虎一系列收購的動因。盡管雅虎的股價最近的走勢很漂亮,但雅虎并不是在講一個單純的資本故事。而當年雅虎投資阿里巴巴,甚至成為占有阿里巴巴40%股份的大股東,除了幫阿里巴巴在2007年的上市講了一個資本故事之外,就再也沒真正獲得過任何實際的益處——哪怕是從股價上。
賣出阿里巴巴,是賣出資本包袱和泡沫;拿現金,斷殘念,絕后患。買入Tumblr和Hulu,是買入流量和可以被重新改變的新產品。雅虎錯了嗎?一點都沒有。
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美國的媒體同行就別被阿里巴巴賣了還幫人家數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