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短租在業內處于領先地位,它被趕集網寄予厚望,目標是10億美金。但在這場競爭中,速度不是唯一的制勝因素。
當2011年國內短租網站創業潮涌動的時候,作為趕集網的CEO,楊浩涌迅速做了一個決定:啟動mayi.com域名,成立螞蟻短租。楊將之看作趕集網在既有業務上的延伸。
在進行了幾個月的內測之后,2011年11月8日,螞蟻短租正式上線,全國業務也隨之開展。11月23日,螞蟻短租的第一個香港訂單誕生,兩居室三張床,八百多塊,楊浩涌興奮地在微博上宣布這個消息。
“如果不是通過短租,你在香港不可能找到這樣的價格、這樣的住所”,螞蟻短租CEO翟光龍對i黑馬 記者說。
翟光龍是80后,此前是美團網的創始成員。2013年1月6日,螞蟻短租從趕集網分拆出來獨立運營,這位年輕的CEO才被業界所認知。此前,翟光龍已經作為螞蟻短租業務負責人有半年多了。

螞蟻短租CEO翟光龍
翟光龍的到來,是因為2012年6月,趕集網兩大高管陳馳和王連濤同時離職。離職前,王連濤和陳馳共同負責螞蟻短租。
據悉,螞蟻短租上線伊始,不計成本投入,攻城掠地成為第一要務,“一年內要覆蓋30~50個城市”。但是很快,楊浩涌算了一筆賬,“用20元的成本換來10元的營收,投入產出比沒達到預期。”于是趕集網開始調整,在2012年3月裁撤了近百人的地推隊伍。這種大傷士氣的調整最終導致陳馳和王連濤的不滿,二人最終離職。
陳和王離職后,于當年8月共同創業推出小豬短租網。
兩大高管離職也帶走了短租團隊的大批成員,讓趕集網相當被動。這種被動一直持續到翟光龍的到來。接手螞蟻短租后,翟光龍并不著急跑馬圈地。螞蟻短租是趕集網原有業務的延伸,在過往積累了大量的房源,所以工作的重點不是去發展更多的房源,而是優中選優,把好房源挑選出來。
翟光龍認為,決定在線短租能不能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生態系統的構建。這個生態系統的成立和淘寶發展的邏輯是一樣的—有多少需求,就有多少供給。從房東角度來看,是能接到越來越多的訂單,從房客角度,是以最快速度找到房子,而螞蟻短租居于其中,起到交易連接的作用。這其中,交易的信用體系是個關鍵。
螞蟻短租目前的盈利模式是交易傭金,即每成交一筆,螞蟻短租就向房東收取交易金額的10%作為傭金。
與途家網等介入客房管理的模式相比,螞蟻短租并不介入管理,這時候對房東服務的評價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據了解,只有下單支付入住后的用戶,才能為房東寫點評。
翟光龍介紹,目前螞蟻短租已占國內在線短租近四成的市場份額,領先對手20%~30%,近3個月以來保持著15%~25%的高速增長,2012年總體訂單數已達到近30萬間/夜。
螞蟻短租被楊浩涌視作趕集網下一個10億美元級別的項目。楊浩涌對i黑馬 表示:“拆分后的螞蟻短租,組織結構更清晰,能得到資本等更多第三方的營養,對團隊的發展機會也更大。”這項拆分已于今年初完成。
從不計成本到狂砍成本,從內部創業到拆分出來獨立運營,再加上高管出走成為新對手,螞蟻短租堪稱行業這兩年的縮影:運營日趨理性,但空氣中彌漫的火藥味也愈來愈濃。一場新的競爭才剛剛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