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更了解B2B運用社會化媒體管道的Who(受眾是誰)、Where(在哪個平臺)、和What(用什么么方式),Maersk Line最近完成了一項廣泛深入的社會化媒體調查研究,其結果有非常明確的指導作用。Maersk Line 作出這項調查研究的方式、理念、和結論,很值得在此與大家分享。(參考原文)
標示各種可用的社會化媒體平臺
在這項研究中,Maersk首先認真地把各種主要的社會化媒體管道標示出來,顯示每種社會化媒體平臺的各自特點,讓Maersk明確地知道,要與不同平臺上的受眾分享不一樣的內容,以及要讓人們更容易地選擇在哪個管道上追隨他們。
標示各種平臺的“企業相關度”在圖譜上
調查研究的下一步是把各種平臺的企業相關度標示在圖譜上,從“最低企業相關度”到“最高企業相關度”作標示。結果如下圖。顯示Pinterest最適合于開展與企業較不相關的互動方式和內容;LinkedIn最適用于高度企業性的互動和內容。

然后,再把不同平臺的四類受眾(客戶、員工、專家、及一般粉絲)標示在上述的圖譜上,用以顯示他們優先選擇的互動平臺和比較喜歡的內容類型。得出如下圖的結果:

上圖呈現的標示結果乃根據Maersk于去年進行的調查數據而得出,顯示專家型的追隨者會優先選擇在LinkedIn和Google+上互動;客戶喜歡選擇在Twitter、LinkedIn、Facebook、及Chatter上;一般粉絲比較喜歡Pinterest、Instagram、YouTube、Facebook及Tumblr;而員工則喜歡透過Flickr、Vimeo、及Chatter互動。
在各種社會化媒體的Icon背后代表著甚么?
透過這個標示的過程,可以讓企業更清楚地看到,在各個管道的主要受眾是誰,并可以有效地針對每一個管道,展開較精準的互動方式。這樣一來,企業可以不需要參雜內容和信息以提高精準度,或(像很多品牌在社會化媒體的做法一樣)把同樣的內容發布到所有平臺上。企業可以像Maersk那樣,在每個特定的平臺上運用各自不同的方式。
有了這些結果,企業還可以明確地告訴用戶,在哪些管道上可以得到甚么樣的內容,而不是讓他們自己摸索,隨機地點擊網站上的社會化媒體icons。
對于正在經營多種社會化媒體的B2B企業,有了屬于自己的社會化媒體圖譜,可以更精準地執行社會化媒體策略,為受眾創造巨大的價值,同時為自己實現社會化媒體帶來的更多潛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