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同意亞馬遜將生產更廉價Kindle Fire的消息,即使官方含糊其辭地證偽之后。不過最終價格是否 99 美元,現在難以判定,TechCrunch 聽到的消息也可能是假消息。難點在于Kindle Fire價格下探到 99 美元之后,Kindle Fire與Kindle之間的區別如何界定?
在 2012 年第二場Kindle Fire發布會之后,亞馬遜 CEO 貝索斯(Jeff Bezos)接受 AllThingsD 采訪(如果有朋友全文翻譯這個訪談,我會粘貼到文末,很意義的一次訪談)。在采訪中 ATD 很超前地問到了下一代產品,貝索斯在回避之后,經不過 ATD 記者的軟磨硬泡,作出如下回答:
ATD:除了今天發布的設備之外,你們以后的產品路線圖是怎么樣的?
貝索斯:我們當然會(有產品路線圖)——不是現在的——而是明年的。我們會發布更多的產品,我希望人們將會喜歡這些產品。現在談論它們太早了。

我們可以認為這是貝索斯的一個套話,但聯系到原文采訪語境中,貝索斯面對 ATD 記者不斷的追問,已經有點措手不及,所以它有可能是吐露真話:Kindle Fire可能會有更豐富的產品線,而不只是常規的產品升級。
TC 的文章中討論到出現廉價 99 美元Kindle Fire的原因,會有兩個:一是新品上市前清倉處理,二是擴大出貨量。顯然后者的因素更大。目前亞馬遜預計擁有 1000 萬 Amazon Prime 會員用戶,占 1.82 億總活躍用戶中 4% 比例,但其為亞馬遜貢獻的收入卻高達 10%;他們每年在亞馬遜購物金額(1224 美元)是非 Amazon Prime 用戶的兩部。Kindle Fire等廉價設備的推出(及亞馬遜在在線視頻領域的大力投入),有效地擴張了 Amazon Prime 用戶——一年前,這一數字還只是 500 萬。一年時間積累的用戶達到過去 7 年間緩慢的積累。無疑,更加廉價的Kindle Fire推出后,這一數量將會繼續高速增長。
更多廉價Kindle Fire推出的可能性,也藏于亞馬遜 BOM 采購成本的降低。且不說隨著銷量的增長——2012 年Kindle Fire銷量約 1040 萬臺,2011 年(其實只有四季度)是 480 萬臺——必然會帶來供應鏈采購成本的降低,加大亞馬遜的定價權,從而拉低產品售價。單從 2012 年Kindle FireHD 與 2011 年一代Kindle FireBOM 成本的對比,我們也可以發現這種可能性:
2011 年,Kindle Fire不計算生產、運輸成本的 BOM 成本是 185 美元(外界評論亞馬遜虧本賣平板);2012 年,Kindle Fire升級之后,BOM 成本反而下降,至 165 美元。其中顯示屏從普通屏到 720P HD,成本反而下降 23 美元;一代Kindle Fire沒有攝像頭,Kindle FireHD 加上了攝像頭;一代Kindle Fire只有 8GB 存儲空間,二代Kindle FireHD 是 16GB 存儲空間;電池成本降低……如果 Amazon 收購 TI 移動芯片業務的話,芯片成本也會降得更低。
在亞馬遜官方證偽之后,TC 仍然堅持己見,并咬文嚼字,抓住官方含糊其辭的措辭。官方的聲明原文是“這將不會發生——我們已經為那款硬件提供了盡可能的最低價”。TC 抓住的辮子是“那款設備”,意指傳言的 99 美元Kindle Fire。我們尚不清楚亞馬遜官方是不是故意含糊其辭地否認,留下更多想象空間。但無疑,從傳播的角度來看,99 美元Kindle Fire已經成功地進入了大眾視野,人們又一次記起了以“便宜貨”標榜自己的Kindle Fire。
這次傳聞中,外媒都一致認為推出 99 美元絕對是貝索斯干得出來的事情,因為其所運營的公司——亞馬遜從來沒有過凈利潤為正數的財報。從貝氏個人的風格來看,雖然外媒認為它在去年接受 BBC 采訪時,講到的“不虧本賣硬件”可能不是實話,但我倒傾向于認為這是一句實話,只不過亞馬遜只是走在虧損的邊緣。我認為貝索斯對于凈利沒有天然的嗜好(雖然某些時候在資本的壓力下,他去拿一些“短期的凈利潤”,但他很不滿意這種壓力),所以在 BOM 成本降低后,亞馬遜繼續保持“不掙錢”姿態,繼續降低Kindle Fire的售價是完全可能的。只是價格低到何種程度,是否一定要 99 美元,還有待驗證。
無論是哪一種價格,假如 IDC 此前沒有考慮到更低價格Kindle Fire的存在,它可能又要重新更新一下全球平板電腦市場份額的預測數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