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不要低估騰訊認真做一件事的時候釋放的能量——比如微信的國際化。最近,關于微信與LINE通過線下的電視廣告等渠道爭搶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用戶的新聞再次引發了人們的興趣,而微信也超越LINE在印度尼西亞登頂Google Play下載量最大的工具類應用。此前,我一直覺得LINE的用戶結構在國際化程度上比微信要高許多(事實也如此),但看上去,微信發起力來,確實也很難攔得住。
但似乎無論LINE和微信都意識到,它們真正要爭奪的“國際化市場”并不是東亞和東南亞的那些國家和地區。對成立于亞洲的大部分公司來說,真正的國際化在于贏得美國市場。這點上盡管成功的先例不多,但硬件公司有三星作為模范,而日本的社交游戲具有GREE也通過收購了兩家美國社交游戲公司的方式成為一家以美國市場為依托的國際化公司。因此,一個月前,LINE和微信幾乎同時在自己的北美辦公室成立了辦事處,準備拓展美國用戶群。
在這個問題上,騰訊顯得非常激進。3月10日騰訊CEO馬化騰在北京接受媒體訪問時也提到,微信是騰訊最后一個證明自己是“國際化公司”的機會了。據知情人士透露給我,為了徹底贏取美國“本地”用戶,騰訊考慮過推出一款完全基于北美市場的微信產品——采用獨立的服務器和用戶界面,這有點像騰訊在越南推出的“本地化QQ”Zing Chat那樣。事實上這一步驟在去年就開始了。騰訊去年曾主動洽購在北美相當流行的在線社交工具WhatsApp,該款應用每天消息的收發量已超過100億條,但并未獲得WhatsApp的回應。

這下你很清楚看出微信在北美的競爭對手是誰了——WhatsApp可能是一個,但這不是問題的最后答案。想想看除了未被披露過的騰訊洽購WhatsApp之外,它的另一個潛在熱門買家是誰:Facebook。這項交易盡管被雙方否認,但證據表明它們確實溝通過。Facebook需要在移動端提升它的用戶體驗特別是實時交互的體驗。
看到了吧,這才是微信在美國的真正競爭對手——擁有超過10億用戶的Facebook。
來自Facebook的內部消息稱,Facebook的移動產品團隊對微信的產品相當有興趣,并認為在支持語音溝通特別是群組語音溝通的功能上,微信做的比Facebook好很多。但必須得說,作為一款被用戶“自定義”實現各種功能的微信,人們在上面目前做過的各種應用嘗試,在Facebook上都做過了。微信的“公共帳號”其實就是移動版的Facebook的“公共主頁”(Page),“朋友圈”就相當于Facebook的時間軸(Timeline),至于在微信商業化進程中優先級最靠前的輕量級移動網頁版社交游戲,也是Facebook最早的社交游戲類型。還有各種類型的第三方服務接口和移動支付——也都是Facebook從2011年開始嘗試過但并未真正打開局面的。如果你稍微關心一下Facebook在過去的幾年都做過什么,就會清楚這些事都是微信目前在一個初始層級上嘗試的。哦,當年(2008-2010年)在Facebook商業化的早期階段,也出現了為了鼓勵Facebook周邊應用開發而成立的專項早期投資基金FF Fund,由Accel Partners和著名投資人Dave McClure共同運作。
Facebook的這些事一些已獲得了成功,另一些有點失敗。你很難想象人們對一款產品的需求是如同微信團隊對外宣稱的那樣,是“自定義”的,那只是他們還沒完全想清楚方向而已。但微信在北美要做的,恐怕應該還是先推出一款真正不一樣的產品來——這是一款試圖顛覆人們通過移動端的Facebook Messenger工具和社交功能進行溝通的使用習慣的產品,當然還有它曾試圖收購的WhatsApp。但有一點恐怕是更關鍵的:在北美,估計很少會有用戶接受在一款簡單的移動app里添加進去聊天、游戲、購物、克服和支付等各種插件的應用——大多數用戶都推崇簡單,讓一款app最好只干一件事,而且不介意為它付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