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雷對版權市場的“無底線”顛覆并非一朝一夕。自2007年起,包括搜狐、鑫寶源影視、樂視、優朋普樂、夸克電影、美國電影協會等公司和機構,屢屢向迅雷發起維權行動。在迅雷向美國SEC證監會提供的招股書風險說明中,迅雷承認“公司可能繼續面臨侵權訴訟及相關索賠”。
在屢遭挫折后,2011年迅雷再次宣布醞釀多年的IPO計劃“暫緩”,這對迅雷未來五年的發展計劃形成了巨大的影響。對此迅雷給出的理由為“資本市場給的價格不好”、 “路演時市場突然惡化”、甚至 “歐洲債務危機的惡化和美國經濟疲軟”。
但業內普遍認為,“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迅雷依靠下載盜版影視內容起家并發展起來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商業模式,無法得到美國投資者的理解和認同。IPO的折戟沉沙,促使迅雷關閉了“上市+洗白”路線的大門,一頭扎向“盜版+收費”的不歸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