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知名自媒體網站虎嗅網舉辦了F&M創新節。何謂F&M?難道是調頻廣播嗎?
非也,虎嗅創始人李岷對此的解讀是:“F&M很簡單,它就是For Fun For Money。我們今天創造F&M節,就是想為這兩股動力For Fun For Money,以及被這兩股動力的驅使的創新者打造一個舞臺,讓這兩股動力能夠在這個舞臺上交流。”
“For Fun For Money”,翻譯成大白話,其實就是物質、精神雙豐收。對于自媒體而言,這是形成良性循環的基礎。那么,自媒體離實現這個雙豐收還有多遠呢?從目前來看,具體時間節點還不好說,但是路徑已經很清晰了。“我們的出發點是,通過我們不斷的創新,去為商界、科技界的中高端人士提供有效率的信息服務”,李岷表示。
那么,這種服務如何能夠獲得Money呢?在這次創新節上,百度、阿里、金山等諸多互聯網公司的高管都出席了,當然,這些人的到來,除了捧個人場之外,更重要的是捧個錢場。而能讓這么多互聯網大佬捧個錢場,說明虎嗅的確影響到他們了。
作為一家去年5月才上線的網站,虎嗅的核心競爭力究竟在哪里呢?以筆者見,關鍵在于話語權門檻的降低以及思考門檻的提高。
對于話語權門檻的降低,李岷也承認,虎嗅網的作者很多來自三、四線城市。在虎嗅網誕生之前,這些作者的文章是沒有機會登上主流媒體的首頁。而因為有了虎嗅,讓這些屌絲們有了“吐槽”的舞臺。
不過,這僅是第一步。接下來最關鍵的是,這些作者們對互聯網的思考與分析,絕不亞于一線城市的IT記者和分析師們。正是由于他們遠離各大互聯網公司,幾乎沒有受過PR們和新聞稿的洗腦;正是由于他們沒有把寫稿當成職業,而是因興趣而文字,所以,他們的視角和見地,才讓看慣了門戶網站上IT新聞的讀者們耳目一新,才讓各大互聯網公司的高管和PR們“觸目驚心”。
如今,類似虎嗅的自媒體越來越多,如鈦媒體,雷鋒網、二牛網等等,此外,開設微信公眾號的自媒體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一些企業也開始嘗試向自媒體進行廣告投放。應該說,自媒體的時代已經到來了,一個新的產業鏈也正在形成,For Fun For Mone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