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歡的雙十一華麗謝幕已有一周,各種成績單紛沓而至。
今年雙十一電商血拼增加了一個新品類——汽車。11月12日國內最大的汽車網站汽車之家宣布雙11當日訂購量17,776輛,訂購總額26.43億;13日,電商老大天貓宣布雙11期間(1-11日)訂購量1.07萬輛,日均不足千輛;而易車網宣布訂購總額高達117億。乍一看,這些數據炫目得讓人發暈。但是,當看到訂購額這個詞而不是最后成交額或者交易額時,我們不免會心一笑。
汽車電商的時代是不是真的來了?傳統的4S店是不是真的會淪為電商的提貨點?雙十一汽車電商究竟是忽悠還是有實質性的進展,這就是我們今天要探討的主要問題。
中國汽車電商的前身后世
2010年9月9日淘寶聚劃算上的奔馳Smart團購如期開團 , 3個小時,205輛車被搶購一空,著實震驚了我和我的小伙伴。不過業內流傳,這次團購的實際成交量僅為個位數。網友湊熱鬧,而奔馳則爽爽的“營銷”了一把。
2013年7月,天貓舉辦首屆汽車節,官方公布成交3,430輛,但隨后就被爆出數據注水丑聞。
2013年9月16日,汽車之家率先宣布斥資5,000萬打造首屆瘋狂購車節,聯合80多個汽車品牌底價大促,最低折扣6.5折,徹底拉開汽車電商大幕。此后天貓、易車也高調宣布加入汽車電商大戰。
中國和國外汽車網購比較
電子商務的發展如火如荼,各大汽車廠商為了緩解庫存壓力,也加大了網絡營銷的投入。各汽車廠商相繼成立電子商務部門,希望通過B2C的模式改革傳統的店面銷售模式。在美國,DaveSmith汽車公司就是以網上賣車而著名,至今在線賣車已有十年。在日本,馬自達2001年2月率先運用“訂單式生產”(Build To Order簡稱BTO)的銷售模式,實現制造商與訂車顧客的直接溝通。在中國,汽車作為一個標準品,卻從來未成為電商的主流。
在錄制贏在中國的時候,我和汽車之家創始人李想專門談過這個話題。他說其實汽車品牌商對于汽車媒體的投放已經在ROI方面要求非常的精準。廠商那邊通過非常精準的CRM系統可以統計出每個媒體過來的銷售線索,然后跟廣告投入進行比對。好的汽車媒體已經不是簡單做展示廣告了,而是已經在扮演類電商的角色。
今年汽車電商依稀讓我們看到汽車網媒電商化轉型的影子。不過,汽車電商畢竟尚屬電商體系,銷量自然是衡量電商平臺成功與否的唯一標準。
雙十一實際銷售數據分析
先看下天貓。天貓雖高調殺入了汽車電商領域,但迄今卻未公布實際提車數字。實際上如果去翻開相關的頁面和微博,會發現成交量寥寥,遠不能和整個天貓的350億銷售額相媲美。應該說,天貓屬于雷聲大雨點小。汽車畢竟是一個專業活,天貓今年最多是在這個領域探探路,連入門都還談不上。另外從車型覆蓋方面,天貓是遠比不過汽車之家,易車網等這些專業汽車媒體。
再讓我們看看各家公布的具體數據。
- 汽車之家,截至11日24:00點,訂單總量:提交訂單76,811個,成功支付30,512筆,共訂出17,776輛車汽車,訂購總額達到26.43億。
- 易車網:雙11當天,總訂單量達90,466個,訂單額超過117億。
- 天貓汽車:(11月1日~11日)訂出1.07萬臺車,車價總額約8億。
有意思的是在汽車互聯網的龍頭老大汽車之家公布的數據遠不及其他兩家。更有意思的是,就在雙十一結束的半天內,汽車之家便第一時間公布了用戶上傳發票的進度,而他兩家網站迄今為止均未能提供可證明實際成交的數據。
截止到11月13日中午的數據顯示,已經有3,500張發票傳到了汽車之家的網站。粗略估計, 26.43億的訂購額中已經有5億多轉化為實際交易額。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最后的實際交易額達不到26.43億,但過10個億應該是妥妥的。這也算是歷史突破了。但是對于沒有實際銷量證據,我只能說我對高達100億的數字是有所保留意見的。
如何定輸贏
中國互聯網經濟永遠都是在泡沫中狂飆突進。我們要習慣無底線的炒作和無節制的營銷。汽車電商在2013的雙十一,既是噱頭也是突破。就如同兩個泥人,打碎了混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為什么說是噱頭,原因很明顯,任何一家都無法做到嚴格意義上脫離4S店的閉環。說是電商,不如說是O2O或者是導購更為恰當。但也的的確確是一次突破,正是因為配合天貓雙十一的一次集體狂歡和炒作,點燃了消費者的消費熱情,而且延伸到了汽車這樣的高檔耐用品的品類。所以如果能在汽車之家這樣的網站進行預付定金式的預購,最后能獲得便宜的提車價格,何樂而不為呢?
但三家號稱汽車電商的網站,汽車之家,易車網,天貓汽車究竟在這場大戰中誰輸誰贏?或者說如何制定一個輸贏或者比較標準呢?
如果拿嚴格電商來說事兒,大家都不符合標準;那我們放寬條件,以O2O來說。
最重要的一點是要看實際成交量而不是訂購量。網絡訂購數和最后的到4S店提貨有很大的數字差異。即使在網絡上花錢買了一個預定,最后到店反悔的人大有人在。別說汽車,以前買期房交一萬定金最后放棄的人都不在少數。
還要看成功提取率。比如你承諾一個低價,最后到4S店告訴由于各種原因你提不到了,那是不是很添堵,忽悠人嗎?總之消費者提不到車那就是忽悠人,就是騙人的。
目前看起來汽車之家有公布實際的提車數據,其他兩家還未提供。希望行業內都能把真實數據提供出來,這樣才好進行更精確比較。
總體說來,今年雙十一的汽車電商仍然極具里程碑的意義。輸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過不斷的嘗試,汽車電商真的可以走入消費者的日常生活。
但三家號稱汽車電商的網站,汽車之家,易車網,天貓汽車究竟在這場大戰中誰輸誰贏?或者說如何制定一個輸贏或者比較標準呢?
如果拿嚴格電商來說事兒,大家都不符合標準;那我們放寬條件,以O2O來說。
最重要的一點是要看實際成交量而不是訂購量。網絡訂購數和最后的到4S店提貨有很大的數字差異。即使在網絡上花錢買了一個預定,最后到店反悔的人大有人在。別說汽車,以前買期房交一萬定金最后放棄的人都不在少數。
還要看成功提取率。比如你承諾一個低價,最后到4S店告訴由于各種原因你提不到了,那是不是很添堵,忽悠人嗎?總之消費者提不到車那就是忽悠人,就是騙人的。
目前看起來汽車之家有公布實際的提車數據,其他兩家還未提供。希望行業內都能把真實數據提供出來,這樣才好進行更精確比較。
總體說來,今年雙十一的汽車電商仍然極具里程碑的意義。輸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過不斷的嘗試,汽車電商真的可以走入消費者的日常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