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NHN 公司宣布,LINE在上線18個月后用戶數突破1億,并在全球41個國家地區的App Store排名第一。由于主要功能都是社交通信,所以很多人都把Line看做是日韓版的微信,確實,如果從用戶數量上看,擁有3億用戶的微信要龐大許多,但我認為,LINE并非是站在“微信挑戰者”的位置上。
首先,微信還沒有實現貨幣化。上周我在《微信功能升級背后:騰訊的隱憂》中討論過微信的現狀,至少在目前,擁有3億用戶的微信并未呈現出了QQ當初在PC端的支點作用,還無法在移動端承載騰訊公司的最主要收入來源——互聯網增值服務(網絡游戲收入和開放平臺增值服務)。在這方面,無論是出售各種貼圖表情還是小游戲內的道具購買,LINE都已經做得爐火純青。這源于NHN公司對娛樂性的很好把控,很多用LINE或LINE Camera的朋友都向我表示,LINE中永遠都能找到一個完全表達他們某時某刻心境的貼圖表情。LINE出品的都是些輕量級的小游戲,極易上手而且每一局都不會占用太多的時間,同時好友間的競爭關系會促使用戶不斷地挑戰更好的成績,賦予這些游戲極強的生命力。

更重要的一點是,LINE已經脫離了單一的社交通信產品的概念,通過LINE、LINE Tools、LINE Brush、LINE Camera、Line Card、LINE cafe這些產品集群和游戲,LINE這個品牌為更廣泛的用戶群提供了價值,也許你并不習慣用LINE做聊天工具,但你可能對LINE cafe內的各個社區很感興趣,也可能喜歡用LINE Camera拍照……這些產品已經能夠通過同一個賬號連通。
互聯網用戶是非常愿意去嘗試同類型的新產品的,如果兩款產品沒有太大的差距,那么左右他們選擇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賬號系統。關于這點,許多Google的用戶有很深刻的理解,即便Google核心服務Google搜索在中國的份額已銳減到5%,其他服務也常常遭受阻斷,但依然有很多人克服萬難去使用Google這一系列的產品,除了其服務本身的優秀性外,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賬號系統的遷移成本太高了。借用一位朋友的話說:“我的全部生活都在Google之上”。
但賬號系統的意義并不局限于此,它還能夠幫助公司從各個產品上搜集用戶不同行為的數據,從而為用戶建立模型,提供個性化的服務。這是許多互聯網在放下都十分關注的領域,相信主營業務為搜索的NHN公司也深諳其中的道理。
再來看看數據,根據App Annie的統計,2012年11月時,NHN公司的產品在App Store上的單月下載量與10月相比上升了18位,名列總榜單第8,排在了下降5位的騰訊之前;在Google Play上的單月下載量僅排在Facebook、Rovio、Google之后(由于大部分中國用戶并不把Google Play作為主要下載渠道,所以這里不與騰訊進行比較)。同時HNH在此月Google Play上的單月收入也名列所有廠商中的第二位。你可以看到,雖然總用戶量上不及微信,但LINE系列產品的上升勢頭更為強勁并取得了較好的收益。

所以,從全球視角來看,LINE并不是一個微信的挑戰者,反而更像一個被挑戰者。我們知道,微信將在4.5版中做出許多重大改變,平臺化、渠道化的思路日益明顯,但我堅持認為,騰訊應該像NHN公司那樣將不同的用戶需求做成利用同一賬號系統連通的不同產品,而非做一個百寶箱,藏于迷宮深處。也許北美市場,將成為二者成敗的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