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Android 平臺上全球第一個實現月活躍用戶過億的第三方瀏覽器,UC瀏覽器是如何做到的。
11月3日,在極客公園公開課——走進UC的活動上,UC優視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俞永福透露,旗下產品UC瀏覽器的 Android平臺活躍用戶數(30天活躍)已突破1億大關,成為 Android平臺上全球第一個拿下過億用戶的第三方瀏覽器。而 UC瀏覽器也借此完成了從Symbian到Android的平臺轉身。但這1億Android用戶所帶來的意義,卻遠不止單純的數字那么簡單,在數字背后,是產業環境的變化和技術驅動變革。
技術革命和產業環境驅動變革
2004年,智能手機的操作系統還是Symbian的天下,當年的手機王者還是來自芬蘭的巨人諾基亞,但當時的手機CPU處理能力有限,網絡速度也很慢,而諾基亞自帶的瀏覽器體驗極差,手機用戶上網還停留在類撥號時代。UC抓住這個機會,將服務器、客戶端混合計算的云端架構(簡稱“云端架構”)應用到手機瀏覽器領域,為用戶提供了省流量,極速的上網體驗,一舉奪得Symbian手機瀏覽器的市場份額,成為當時手機瀏覽器的最佳選擇。在Symbian時代迎來了自己的第一個發展高峰。
時間來到2008年,Android系統的手機當年還未上市,Symbian在中國市場也依舊強勢,Symbian 的成功也為UC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UC的市場占有率在2008年達到第一個頂峰,而后隨著谷歌Android系統2008年發布,搭載Android系統的手機面世,Symbian系統逐漸衰落,當初依靠Symbian發展起來的UC也面臨著危機。
2008年10月,搭載Android系統的手機G1面世,對智能手機的新時代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將智能手機由Symbian 時代帶入Android時代。在這個節點上,俞永福領導的UC當時做出了兩個重要的判斷和決定:
第一個判斷和決定是認為Android系統作為一個開放式的平臺一定有非常大的發展前途。于是正式成立了Android開發小組,開發Android平臺上的瀏覽器。
第二個判斷和決定是在內部秘密針對于未來的寬帶互聯網及智能終端的立項,投入資源開發UC的第三代瀏覽器內核。也就是我們今天熟知的U3內核。U3內核從2008年底立項,到2011年6月正式發布,用了接近3年的時間來完成瀏覽器內核的開發。為后來UC瀏覽器搶占Android平臺奠定了技術基礎。
U3內核2011年正式發布和部署在UC瀏覽器的8.0 For Android版本和iPad版本上。幫助UC瀏覽器在滿足快速、省流量等原有優勢的同時,更安全、更智能,也更具擴展性。更重要的是,引發了瀏覽器領域新一輪的技術潮流——Web App 在瀏覽器上的落地。UC8成為支撐和幫助HTML5開發者發行Web應用的技術平臺。
移動瀏覽器的平臺化突圍
在各家廠商紛紛使出渾身解數來吸引用戶,搶占移動瀏覽器市場,大有得瀏覽器得天下的競爭意味,對于移動瀏覽器,它到底是個什么樣的東西?UC對移動瀏覽器有怎樣的看法?又存在著怎樣的挑戰和機會呢?
隨著硬件成本的降低帶來智能移動設備的普及,移動互聯網的發展速度也越來越快,大有趕超傳統互聯網之勢。瀏覽器一直被認為是互聯網的入口,這個觀點即使在移動平臺上也不例外,移動瀏覽器作為移動互聯網的上網入口,未來將會成為移動互聯網服務平臺的入口,故成為移動互聯網廠商的必爭之地。而HTML5等技術發展的日益成熟也為移動瀏覽器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方向。
作為UC的核心服務,瀏覽器是UC生存的根本,作為行業的領頭羊,在瀏覽器上的創新在一定程度上也決定著移動互聯網產業未來的走向,隨著自有內核 U3的推出,UC瀏覽器不只是一款具備可擴展功能的瀏覽器,更重要的是,借助可擴展性,開放自己的瀏覽器平臺,完成了從單純的上網工具到移動平臺的轉變,并且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商業模式。
UC在UC8上搭載了自己的Web App渠道——UC應用中心,這是手機瀏覽器上首個Web App應用中心。據UC公布的數據,迄今為止, UC應用中心的活躍用戶已經突破 3000萬。在國內的主流廠商還在觀望 HTML5技術趨勢的未來的時候, UC應用中心已經成為了名副其實的Web App平臺。而平臺化所帶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借助平臺化,UC瀏覽器找到了將規模化發展變現的商業模式。
早在幾年前,UC開始嘗試通過網址導航,內容匯集,社區建設,應用和游戲分發等平臺化措施,來建立UC的商業化生態系統。以游戲為例,它在2008年開始平臺化,包括UC自己的游戲中心和通過收購組建的游戲平臺九游,從目前的數據來看,由原有兩個游戲平臺整合后的UC統一游戲平臺九游的活躍用戶超過 5000萬,累計給開發者的分成的收入超過1億元。
游戲平臺只是平臺化的一個方面,當移動瀏覽器真正的從工具轉變為平臺的時候,移動瀏覽器未來有可能成為獲得信息、游戲、應用軟件、社區服務的入口,形成開放的生態系統。
在移動瀏覽器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也常常會有人提出這樣的質疑:當App 發展起來以后,瀏覽器怎么辦?
在俞永福看來,不管是App還是瀏覽器,本質只有一個,為用戶提供服務。移動互聯網是一個以服務為驅動的生態環境,而移動瀏覽器天生就是用戶的互聯網接入點,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取代傳統App,以Web App的形式去完成服務,而 Android的快速發展為移動瀏覽器提供了更大的創新空間,未來隨著HTML5技術的完善和瀏覽器內核能力的提升,一定會有大量超越客戶端用戶體驗的Web App出現,到那時,才會是真正的瀏覽器永生。
互聯網的未來——全球化之路
在今年10月美國全球移動互聯大會硅谷站(GMIC SV)上,俞永福將未來全球移動互聯網將會分化成兩大完全不同的市場,一是以中國、印度為代表的新興市場,二是以美國為中心的發達地區市場。俞永福曾說:“移動互聯網存在全球化機遇,而在全球化過程中必須做到 Think Globally and Act Locally (全球化思考,本地化執行),這就是所謂的‘Glocal 法則’。”UC在中國市場取得成功之后,發力全球市場,而對于獲取全球移動瀏覽器的市場份額,UC依靠Glocal法則,已有所斬獲。
據UC發布的數據顯示,目前UC在印度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25%,排名第二,在沙特阿拉伯、阿聯酋、尼日利亞、巴西、墨西哥等地也增長很快。海外用戶數超過6000萬,覆蓋150個國家和地區。而UC未來3~5年的目標,是要實現一個10億用戶的平臺。
在俞永福看來,全世界能夠達到10億用戶的平臺包含兩個核心關鍵詞:第一是移動互聯網,第二是亞洲。
根據9月Facebook公布的數據,Facebook已經超過10億用戶,其中60%來自于移動互聯網,美國和加拿大加在一起的用戶不超過2億,另外的8億主要來自于亞洲,當然,除去有些不能訪問的國家,如果加上,其份額會更大。
而UC在達到10億用戶的時候,會有一半來自于中國,一半來自于中國以外,從現在的數據看來,UC在印度已經達到了25%的市場份額,俞永福的目標是明年要把印度的第一拿下來,對UC來說,還有14個月的時間去完成,要把印度過10億人口國家的第一名拿下來,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對此,俞永福滿懷自信,在他看來,中國的移動互聯網有全球最復雜的網絡環境,全球有的網絡制式中國都有,全球沒有的,中國還有;全球有的終端中國全有,全球沒有的終端中國還有。移動互聯網對于中國的技術團隊的磨煉非常強。市場環境差有時候并不見得是一件壞事,經歷了中國市場的檢驗,走向國際化的時候,有了更多的底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