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蘋果在 WWDC 上表示放棄 Google Maps ,推出自家地圖時,人們還對此頗為期待。當時號稱的提供 3D 視圖、路況信息以及由 Siri 支持的語音導航,都讓人們有一種蘋果似乎已經準備好“完勝” Google Maps 的錯覺。
可是事實卻并非如此。連日來,蘋果地圖一直處于風口浪尖。美國知名媒體《消費者報告》對蘋果地圖給出了差評,而蘋果聯合創始人史蒂夫·沃茲尼克也對蘋果地圖表示失望。

蘋果地圖到底“敗”在哪里?
Telemapics 的作者 Mike Dobson 認為蘋果地圖出現問題主要是因為以下幾點:
- 蘋果的地圖信息供應商等級不夠高
- 蘋果缺乏提供應用所需地理信息空間以及 POI 數據的資源
- 蘋果缺乏挖掘大量本地搜索數據的能力
- 蘋果為整個世界提供高質量的地圖信息為時尚早
- 蘋果專攻地圖的隊伍并不成熟。
而他認為蘋果最致命的錯誤是通過純粹的算法進行質量控制,并非人為分析。蘋果并沒有將那些真正了解實際情況的人納入地圖繪制的過程。此外,Dobson 估計蘋果太過自信,在完成地圖應用后并沒有進行足夠的測試。由于上述種種原因,導致蘋果地圖不完整、不合邏輯、出現地理信息錯誤、過時的情況。
Apple 2.0 的知名作者 Philip Elmer-DeWitt 則認為,排除技術因素,蘋果最大的錯誤就是早在幾年前不涉足地圖領域。自 2007 年蘋果推出首個 iPhone 時就內置了 Google Maps。當初蘋果選擇將地圖全權交給 Google ,卻并沒有自己嘗試。而如今,選擇從 Google 斷奶并非容易的事情。此次蘋果地圖的華而不實就是急于求成的結果。事實上, 在過去的三年里,蘋果一直在為自家的地圖應用“儲存彈藥”,從 2009 年開始分別收購了 Place,Poly9 和 C3 三家地圖公司。但是準備似乎依舊來得有些晚。
那么蘋果能從Google Maps 學些什么?
Google Maps 是通過 7 年的錘煉才達到了現在的水平。除了構建地圖時的一系列技術步驟,Google 也充分利用了人為因素,實現地圖的日益精準性。
如果想打造自己的地圖應用, 蘋果必須解決數據質量問題。Mike Dobson 建議蘋果摒棄單純融合供應商所提供的數據,重新設計數據融合的方法,進行全面構圖;聘用地圖領域的專家;采用眾包,(Google 讓人們通過無意識的自愿行為,參與了巨大的“眾包實驗”);推出類似 Google Map Maker 一樣的服務,讓用戶提供當地信息;甚至購買 TomTom。
Google Maps 的主要工程師 Michael Weiss-Malik 也曾透露,如果想做地圖的話,就是盡可能多地從提供方那里收集數據源,例如地理位置,水域和公園等信息。那些沒有考慮過的東西,甚至郵政編碼等一系列無止境的信息都需要盡可能獲得。另外,趕在用戶發現變化之前進行調整也是重要步驟。
未來蘋果地圖能否打敗Google Maps?
蘋果推出自家地圖不僅僅是單純的“去 Google 化”,而是地圖對于移動設備尤其重要,因為基于定位的服務以及廣告都是賺錢渠道。目前看來,蘋果此舉只是讓消費者變成了“小白鼠”。去掉 YouTube ,只是讓消費者更費心地重新從 App Store 里下載,而拋棄 Google Maps 也可能最終導致這種結果。有傳言 Google 會推出 iOS 6 版本的地圖應用。但是,估計 Google 在保證將蘋果地圖一擊致命之前,不會貿然推出 iOS 6 版本的地圖。
其實蘋果也已經開始在地圖上做出努力,包括聘請 Google 地圖前員工以及積極邀請用戶幫助修復地圖。隨著技術的成熟,我們期待蘋果地圖能迎頭趕上,但是一兩年內估計有些困難,Google Maps 花了 7 年達到現今水平,而相對弱一些的諾基亞地圖也耗時了 5 年左右。
正如 Google Maps 和 Google Earth 副總裁 Brian McClendon 所說,地圖數據永遠不會完美,只能讓它接近完美。現在的 Google Maps 也并不完美。今后的重點是,蘋果會趕在 Google 之前,將地圖變得更完美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