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騰訊創始人馬化騰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的2012互聯網大會上,曾經提到在這個月底微信應用的注冊用戶數量將達到2億,但就在今天微信團隊和馬化騰相繼在騰訊微博中宣稱微信注冊用戶已經突破了2億人次。雖然在互聯網大會上馬總對自己的微信預言很有信心,但這一突破來得確實有點兒突然。2011年年初騰訊推出了微信業務,用了14個月的時間(截止到今年3月份)贏得了1億多人的注冊用戶,接下來又用了不過半年的時間,將1億用戶擴大到2億。
這雖然只是Facebook總用戶數量的五分之一,但微信只是騰訊企鵝大國的一個小市場,更讓人印象深刻的一點就是:微信出道19個月就贏得了Facebook花費5年才獲得的2億用戶。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瘋狂爆發,Facebook這個社交大亨也不得不從中國領先的移動消息傳遞應用—微信中獲取靈感。強大的微信擁有很多Facebook的特性—配置文件、時間線、照片分享以及社交圖,但其不同之處在于微信的出現純粹地建立在移動互聯網的基礎上。

從某種角度上來說,微信是一個偽裝成即時信使的新興社交網絡,它在某種程度上將Facebook顛倒了過來,這個基于移動互聯網的消息傳遞應用,巧妙地利用地址簿以及與其他社交網絡之間的聯系,拓展了自己的社交圖譜。
Facebook在社交網絡里也算是出類拔萃的老前輩了,雖然現在一直試圖進軍移動領域,可其與微信的本質區別還是有目共睹的。微信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占領市場,絕對優勢就在于它免費的音頻短訊和視頻通話,對于那些討厭在狹小的智能機鍵盤上編寫短信的用戶群體來說,簡直就是天上掉下來的活救星。
如果Facebook真得著手利用自己的移動消息傳遞應用來提供音頻信息和視頻通話,那它與微信之間的本質區別將變得讓人很難辨別。為了在統一的體驗中提供所有這些經歷,Facebook很可能會在不同應用之間將它們具體劃分開來。
時下最惹火的移動應用就屬微信了:網站添加微信二維碼獲得讀者移動端的關注;QQ群里群發微信二維碼求關注;微博頭像設置微信二維碼轉化微信粉絲……被老一套社交工具所困擾的人們開始除舊迎新般地搶占微信高地,眾多企業、媒體、達人都紛紛拿出微信、二維碼等利器守衛自己的權益。關注互聯網科技與應用創新的TMT媒體——最科技也在網站右邊欄里展示了官方微信二維碼,有興趣的互聯網愛好者可以搶先體驗一番。
當然騰訊也已經為眾開發者開放了第三方平臺,鼓勵他們在此基礎上開發更多的應用程序。很明顯微信還會開放一個自己的游戲中心,騰訊公司也肯定會借此推動許多非常流行且有利可圖的圖標應用。畢竟這個已近600億美元市值的騰訊大公司,當初最主要的開門盈利點還是游戲用戶的財物支持。
今年9月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突破4億人次,其中超過一半的消息是通過手機在QQ(騰訊占主導地位的即時通訊服務)上發送完成的,在2億多張圖片中有53%的比例都上傳到了騰訊的社交網絡—QQ空間里。Facebook和微信雖然處在文化氛圍迥異的兩個國家,但總體的移動互聯網趨勢都極為相似,中國在移動市場的發展進度和速度都尤為突出,在范圍和廣度上甚至比美國更有潛力。
不管微信這類的經驗教訓是否適用于西方的那片熱土,但總體來說確實是一份很不錯的“觀天晴雨表”。就像馬總曾經說過的一樣,散布于應用商店里的易于安裝/刪除或者據有病毒傳播力的應用程序都有可能成就或者毀滅一個全新的新產品。
通常情況下一個應用程序的關鍵時期不到一個月,一個成功的應用程序在正式發布后的三到七天將變得很受歡迎。如果你的產品在一個月后還沒有得到什么起色,就必須考慮對其進行創新和改變了。從長遠意義上來看,微信確實是一個持久耐用的產品,Facebook肯定要對其進行仔細研究,從中發現更多可借鑒的經驗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