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千元智能手機的同質化現象登峰造極:有一天早上上班,從桌子上拿了一部手機,到辦公室才發現這部手機是老婆的。原來一個是三星、一個是酷派,均是千元智能手機,4.0屏幕,如果不仔細分辨,真的難以區分。
這種同質化的現象,除了讓用戶容易混淆之外,也不利于國產手機的品牌打造與成長。千篇一律,會造成用戶視覺疲勞,購買欲望降低。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這種局面亟待打破。
對于國產手機的突破,必須盯住“中華酷聯”四大國產手機廠商,他們研發實力強,市場開拓渠道多,和運營商配合比較到位,另外,轉型移動互聯網的力度也算最大。
那么,究竟如何轉型呢?無法是圍繞著差異化和移動互聯網展開。

其一,不能只推4.0手機,應增加屏幕寬度。4.0-5.0之間均可以選擇。在發展互聯網手機的問題上,我非常同意周鴻祎的觀點:“用戶只有用上大屏、高配的手機才能才會玩游戲、看視頻,才能有商業模式建立。”
其二,推高端智能手機。一窩蜂搞千元智能手機,漏掉了高端人群。很多人認為蘋果、HTC、三星等高端手機已經一統天下了。我看未必,蘋果iphone4S未必適合一些商務人士的口味。譬如,屏幕3.5寸上網有點小,還有續電能力差強人意,以及軟件安裝等并不容易。
其三,諸多高端智能手機缺乏中國本土元素。譬如,瀏覽器、搜索以及對形形色色社交平臺的兼容。國產手機介于三星蘋果和山寨手機之間,能夠達到前者的品味,兼顧后者的功能。
最近華為在這方面有所突破。華為的秘密武器在7月5日亮相,這就是華為Ascend D1
其實,在華為Ascend P1出來之后,人們期望的是四核。和此前華為定義超薄手機來說,可以說在屏幕和性能均有提升,至少超過千元智能范圍。
根據本人的評測和網絡評測,我認為1.5G雙核、支持wcdma制式,4.5寸大屏幕,能夠有效節電30%已經有突破。其實,一些互聯網評測網站做得更細。譬如,在拍照等某些性能超過了iphone 4S 云云。
我認為,對于國產手機的進步,我們不能總去和蘋果比。蘋果可以在多少年出同樣一款同樣價格和款式的手機,仍然有市場,因為其品牌和渠道已成熟。而國產手機剛剛起步,能夠隨需而變已經不錯了。
華為從2011年到現在,在手機領域的創新步伐還是蠻快的,盡管華為終端董事長余承東似乎并不滿意這種速度和利潤空間。但是,華為的一小步,國產手機一大步。不難預測,2012年下半年到2013年,國產手機不再是4.0時代千元智能手機的紛爭,而是4.5時代來臨,2000-3000元互聯網高端手機的決戰。不僅是中華酷聯的競爭,三星、HTC可能會卷入其中。
另外,因為千元智能手機利潤太低,運營商補貼可能會靠近更高端智能手機,因為這樣可能會提高其ARPU值。 因此,在千元智能手機流行之后,中高端智能機仍然具有潛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