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一刷,就能付賬,無論對消費者還是商家而言,類Square的支付模式都是一種充滿吸引力的創新性支付技術。
2009年全球移動支付總額還只有1.41億美元,2010年只有7.5億美元。而到了2011年,僅在線支付公司Square一家就在移動支付領域實現了40億美元的交易額。
移動支付似乎迎來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爆發性增長點,金融機構、運營商、第三方支付平臺都對這個巨大的市場躍躍欲試。
有業內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眾多國內公司都參與到類似于Square技術領域的研發,并將在年內推出眾多支付產品。由此,記者調查了國內多家移動支付企業,了解其最新的產品進展,以及他們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現狀
覬覦120億“蛋糕”中國“類square”掘金移動支付
目前,國際市場主流移動支付手段包括:創業公司Square刷卡模式、PayPal推出的PayPalHere、谷歌(微博)推出的GoogleWallet(基于NFC技術)、Zipmark(掃描一下立刻完成支付)等。其中,又以Square的刷卡模式最受關注。
事實上,這些支付模式在國內已有類似的跟風者,目前多家國內創新企業在以不同的路徑“復制”這些模式,已經或者準備推出基于智能終端的相關產品。
目前,國內提出移動支付戰略或相關解決方案的公司包括:支付寶(微博)、PayPal、銀聯在線(微博)、快錢、錢方、盒子支付、網銀在線、匯付天下、易寶支付等企業。
Square聲稱,他們現在每年處理價值40億美元的支付額。易觀研究認為,中國市場移動支付有望在2012年迎來爆發式增長,產品收入規模或將超過120億元人民幣,增長率實現翻倍。
面對這樣美味的蛋糕,在背負“模仿”聲名的跟風者中,究竟誰將成功掘金移動互聯網支付,成為中國的Square?
Square秘訣:化繁為簡
Square是由Twitter創始人JackDorsey創建的移動支付公司,目前每月處理100萬筆交易,每天交易額在300萬美元,讀卡器出貨量50萬,最近它還推出了電子卡包和iPad電子銀臺等最新產品。
Square技術,主要指消費者或商家利用移動讀卡器,配合智能手機使用,使其可以在任何3G或WiFi網絡狀態下,通過應用程序匹配刷卡消費,它使得消費者、商家可以在任何地方進行支付和收取,并保存相應的消費信息,從而大大降低了刷卡消費支付的技術門檻和硬件需求。
近期,Square完成了1億美元C輪融資,投資方由KleinerPekins牽頭。
PayPal中國市場總經理葉大清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Square在美國是這樣玩:如果你是一名出租車司機,每天要迎來全球各地的游客,不同幣種的結算就是問題,但信用卡消費則可以免去這個麻煩,出租車司機只要在自己的iPhone配上一個Square插頭(可插入手機音頻插口的便捷刷卡器),就可以輕松收費;如果你在盛行AA制的美國和朋友一起吃飯,那么餐后分賬亦是頭等大事,利用移動支付技術的相關應用,只要把手機搖一搖,就可以平均分賬支付,輕松便捷。
盒子支付:技術突破
iBOXpay是一家 “非常Square”的技術公司,它的全名為深圳市盒子支付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盒子支付),是一家移動支付平臺企業。
盒子支付創始人韓森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其產品正在緊張的內測當中,并將于4月內正式推向市場,產品將直接面向3C消費市場。
“通過盒子支付的硬件插頭,消費者和商家可以直接讓移動終端變成隨身的POS機。盒子支付的iOS和Android兩大系統產品本周將全線上架,用戶就可以直接從公司官方網站進行下載和申請使用。”韓森說。
他還表示,盒子支付從2011年3月開始對移動支付進行技術研發,并在國內首創了雙向音頻通信技術和音頻安全信息加密技術,目前整套解決方案已經在國內申請了30項專利,并有多項專利同時在海外進行了申請。
“盒子支付的安全性在于,它將對用戶的手機、手機號碼進行綁定,一個盒子賬號只能由一部手機進行登陸,同時盒子賬號將實行實名制,與用戶的身份證信息進行綁定,將對雙向通信進行認證,并且在對由音頻信息的轉化發送中,采用一次一加密、一次一包文的方式進行傳輸,完全符合銀聯制訂的安全標準。”韓森說。
他同時指出,目前盒子支付已經與大量的第三方企業建立了合作伙伴關系,如蘇寧、國美、百思買、工商銀行等,在產品上市后,其合作伙伴將在線上、線下的銷售網店對其產品進行推廣。
“我們首批的產量預計是40萬個,零售價將控制在100元以內,目前已經接到了很多行業用戶的訂單,如保險、物流等,我們對于移動支付這一塊的市場非常看好。”韓森說。
據悉,盒子支付的產品與銀聯合作,所有支持銀聯的銀行卡、信用卡都可以使用,該產品同時支持余額查詢、信用卡還款、手機充值、公共事業繳費等支付服務。
快錢:鎖定企業市場
目前,快錢的“快刷”產品已經進入商用階段。
據快錢市場部門相關負責人王釗介紹,快錢主要將目標客戶鎖定于企業,目前已與多家保險公司簽訂了商用合同,并針對行業客戶需求推出相應的支付產品。
“移動支付是一塊看起來很美的蛋糕,快錢從2005年創立之初就鎖定這一市場,嘗試將用戶手機和支付賬戶進行綁定。然而,目前這仍是一個技術領先于需求的市場,用戶究竟需不需要把本可以在互聯網上進行的支付搬到手機上,是一個重要的問題。”王釗說。
他同時指出,引導消費者進行手機支付的關鍵,在于有足夠的創新應用來引爆市場需求。而第三方支付平臺的任務,就是利用這些平臺,在消費者與商家之間牽線搭橋。
“我們發掘出的第一塊市場是很多行業的展業需求。以保險業為例,保險推銷員在進行產品推廣時,面臨的很大問題就是,如果不能讓消費者在現場付費的話,就有可能會失掉保單。”為此,快錢推出了一套針對該行業的解決方案,將保險推銷員用于向客戶展示保單的平板電腦與支付刷頭進行整合,這樣客戶就可以在瀏覽保險條款的同時,直接刷卡進行消費,從而提高了保險行業的銷售成功率。
“行業應用是一個很大的市場,我們將繼續把產品推廣至餐飲、物流等支付需求較強的行業,從企業市場入手將產品推廣到消費者身邊。”王釗說。
然而,支付的安全性一直是外界所關注的焦點。消費者如何能對商家產生信任,并在商家提供的智能終端上輸入銀行卡密碼呢?王釗表示,快錢目前采用的技術手段為銀行回呼方式,也就是說,消費者在確認支付意愿后,刷卡銀行將對消費者進行呼叫,消費者隨后在自己的手機上輸入密碼信息,從而確保支付安全。
“在這種移動支付的過程中,由第三方支付平臺收取的費率減去銀行網關的成本,就是企業的毛利。快錢目前有研發人員近300人,并在上海、北京、廣州、深圳、成都、南京等地設有分支機構,有一支近300人的市場推廣團隊,在全國開展業務,目前快錢已基本實現收支平衡。”王釗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