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3D動力網掌舵人魯君尚
在國際版權日來臨之際,國內知名的3D門戶3D動力網宣布,將從今年5月起,面向3D用戶提供全功能開源3D軟件——“3D魔方(3Dmofun)”。據悉,這是國內首個全免費的3D軟件,由此也標志著國內3D軟件將正式開啟免費時代。而與3D動力總裁魯君尚近距離的交流,讓記者對國內版權現狀和國內3D軟件的發展有了更深了解。
天 晴:3D魔方,很酷的一個名字。請魯總具體介紹一下?
魯 總:“3D魔方”是我們3D動力遵照GNU GPL國際開源軟件規則,在國際開源軟件平臺基礎上,經自主開發定制完善而成的一款全新一代本土化全功能開源3D軟件。命名為“魔方”,有兩層含義,一來,魔方人人都可以玩,喜歡玩,玩的起,意味著這是一款大眾化的、普及的產品;二來,魔方可玩出很多花樣,可玩到很高的技巧和境界,“3D魔方”就像魔方一樣變化無窮,為生活增添花樣和樂趣。
天 晴:3D魔方為何選擇在5月推出?
魯 總:“3D魔方”是一款免費的3D應用軟件,占用空間很小,只有二十多兆。經3個多月的測試,已證明產品性能的穩定性和運行速度都是很好的,我們計劃5月正式推出。之所以選擇在5月,是因為第五屆全國3D大賽在5月份進入到復賽階段。屆時將有超過600所高等院校、1000家企業參賽,通過面向參賽人群來推廣“3D魔方”,既可邀請更多的用戶對產品性能進行全方位的測試,也可使眾多用戶能夠多一個可選的產品。
我們希望3D魔方的推出,能顛覆傳統軟件收費模式,加速3D軟件開源與免費的進程。目前3D市場格局還沒有完全形成,對于實力強大的國外3D軟件企業,中國企業只有爭分奪秒與時間賽跑,才能贏得3D軟件開發競爭中的主動權,但無論結果如何,3D魔方的推出,對于中國市場發展來說都是有促進作用的。
天 晴:隨著3D的推廣普及,從業人員的收入水平是否會降低?
魯 總:3D技術的普及,不僅不會使從業人員收入水平降低,相反還會提高,原因在于:
第一,由于盜版軟件的存在,目前從業人員的收入水平并不會因推廣程度而發生變化;
第二,隨著3D技術的普及,市場的分層將會越來越分明,分為初、高、中級,不同層次的人才,收入也會有所不同;同時,3D的普及勢必推動市場容量出現大規模擴張,市場需求量也會成倍增長,一旦3D技術出現井噴式增長,目前的3D專業技術人才尚不足以填補市場需求。
天 晴:目前3D軟件開發企業的生存現狀怎樣?哪些因素束縛了企業的發展?
魯 總:國內的3D軟件企業很難進入產業鏈的頂端。目前的模式大多數是國外設計、國內生產,所以說國內用戶在軟件的選擇方面,可選范圍很小,可選項很少。由于把握不了產業鏈上游,國內很多企業淪為“代工”,概括起來,生存方式大致有以下幾種:1、所謂的“打盜版”,即為了使用企業免于被起訴,成為企業名義上的軟件提供方;2、為軍工等涉及保密的壟斷領域提供技術;3、在國外大企業的市場縫隙里尋找“碎片化”市場,艱難求生;4、以少量開發作為儲備、以“代工”(代理銷售、技術服務、項目服務)求生存。例如山大華天,就是將軟件研發作為儲備,但用戶很少,主要是項目提供軟件技術服務。
軟件企業代理銷售和項目服務的生存方式決定了中國軟件公司的開發人才相對較少,導致軟件開發的人才被迫轉向銷售支持或代工,造成軟件開發專業人才的浪費,從長遠意義上影響了產業發展。
天 晴:您認為,目前國內外軟件產業的差距有多大?
魯 總:軟件開發是由若干個單元集成來形成體系(也可以說是“軟件家族”),國外軟件企業已具備實力基礎,目前往往是在自身研發系統基礎之上來進行選擇性收購,包括中國企業開發的一些環節。所以單看某些環節,國內軟件企業是具有競爭力的,但在集成解決方案方面則存在較大差距,也就是說,中國的軟件產業與國外相比,是系統級差別,而不是性能性差別,類似于一艘或幾艘“軍艦”與“混合艦隊”的差距。
這種差距的形成主要是有以下兩方面原因:一是隨著全球化的加劇留給國內軟件的市場空間已非常有限;二與國內企業的發展程度有關,國內企業在資本運作、發展實力和成熟度等方面都與國外企業存在很大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