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了分享信息的質量
由于“Send按鈕”不像“Like按鈕”一樣進行全站的廣播,這使得減少用戶獲得分享的數量,大大增加了分享的質量,也提高了用戶閱讀的可能性。這提高分享的信噪比,不要讓Facebook中充斥著噪音,把信息更加準確得分享和投遞。
替代電子郵件分享

在國外,很多分享行為都是基于電子郵件形式的,而恰恰“Send按鈕”分享的根基是Facebook的郵件系統Fmail。Facebook想通過“Send按鈕”來爭取更多這部分的市場份額,并且讓自家的Fmail流行起來,從而霸占整個社交關系網絡。
保護隱私
現在社團管理員可以在編輯群組資料中,勾選“Only admins can approve requests to join.”,這樣一來任何成員要加入群組時, 都必須得到管理員同意, 不再讓其他成員隨意拉人。群組的設定讓“Send按鈕”的分享只在小部分人群中進行,只有部分好友才能接收到你想要分享的內容和評價,這在某一種程度上保護了你的隱私,至少比“Like按鈕”強。
四, 穿過按鈕,掌控世界
“Digg it”按鈕或者Google Toolbar的“Send to”按鈕,都無法與Facebook的按鈕相提并論。
因為只有Facebook成功建立了龐大有序、真實活躍的社交圖譜,這種獨一無二的基礎設施,讓Facebook的統治疆域,不再受Facebook網站邊界的限制。
Facebook邊界的存在,只為保護用戶活動的私密性,而Facebook真正的舞臺,是整個互聯網。(來源)
在2010年3月,Facebook一舉超越Google,成為全美訪問量最大的網站,事件背后昭示的是:Facebook正在成為整個互聯網的“出口”,吸收著大量來自其他網站的流量,并且最終讓用戶停留在Facebook上。

不需要懷疑,Facebook 的Like 和Send 按鈕對它自身、其它網站、用戶三方都是有益的。眼看著流量被Facebook 超越,而自己在社交網絡上屢次失敗,Google 要做的事情顯然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