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iPad發布之后,有不少媒體表示出了失望。認為這“不過是提高了分辨率、升級了硬件配置而已”。但是,就 Retina Display 本身而言,已經可以算是“革命性”的質變,而不僅僅是量變。
電視機從黑白到彩色,說起來,“不過”是發色數從 1 進化到了 4;從標清進化到高清,也“不過”是從 720 x 480 變成了 1920 x 1080。但是這些量變都直接導致了顯示技術和用戶體驗的質變。
在 Retina Display 運用到 iPad 這個規格的屏幕上之后,直接導致了印刷雜志的優勢不復存在(刨去收藏價值、飛行模式之類的問題),ppi 達到了接近 300 的水平——不要忘記,國內很多雜志的印刷精度其實只有 200 dpi。
而且,蘋果這些年的創新,從來不僅僅是產品本身的造夢,他們擁有打破整個產業規則并且推動產業升級的能力。很多技術創新,只有蘋果能夠商業化與規模化,而別家做不到,至少在很長的時間內做不到。這與蘋果長年將研發、推廣、制造、銷售等所有運營聚焦在有限幾款產品身上的策略是密不可分的。
而 Retina Display ,過去很長時間了,絕大多數競爭對手仍然在追趕之中。蘋果憑借一己之力實現了產品制造工藝的跳躍式發展,并且壟斷了優質資源。
有些創新,是“從無到有”的,我們在小學課本中稱之為“發明”。比如懷特兄弟制造出了第一臺飛機、比如亨利·福特制造出了第一輛四輪汽車,比如史蒂夫·沃茲尼亞克造出來世界第一臺能夠直接在屏幕上看到按鍵反饋的電腦。這些都很容易讓人驚嘆“哦,我的上帝啊!”
按照喬布斯的說法,蘋果重新發明了電腦、音樂播放器、手機、平板,這些都是“從無到有”的發明。但是,像 Retina Display 這些量變式的技術革新,以及它們所能夠帶來的影響,同樣不該被低估。
或許在很多年以后,有人會說“iPad 帶來了報紙和雜志的衰落”和“iPad 推動了傳統媒體的復興”,就如媒體在過去十年中說“iPod 搞死了唱片”和“iPod 推動了音樂產業的復興”那樣。
但是,請不要忘記,iPod 對于音樂產業的變革,始于 iTunes Music Store 的推出。彼時距離 iPod 的誕生已經過去一年半。而裝載了 Retina Display 的 iPad 第三代產品,也已經讓人期待了很長很長時間。加上 4G LTE 的通訊產業升級,一些科幻片里的“未來媒體”會加速出現,而你也很可能會發現,關于紙媒衰弱的論調,會在接下來的半年時間里放大聲量。
